最近被一部电影刷屏了,从微博到朋友圈都是对它的赞不绝口,称它为亚洲丧尸电影的翘楚也不为过。嗯,你一定知道我说的就是《釜山行》。不过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因它而火的动画片,也就是传说中《釜山行》的前传《首尔站》。
是不是前传且两说,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部动画片本身。
坦白说,这不是一部画风精良的动画电影。人物的线条粗糙,不说话的时候是这样:
所以,韩剧里的长腿美颜都是骗人的?!
说起话来,基本只是上下嘴唇机械地张合。(你们的面部肌肉是被玻尿酸打僵硬了么?!)表情要么呆滞要么过于夸张,行走与跑步时动作呆板,不看脸的话,还真是很难分辨人类和丧尸呢……
相反,电影的背景部分却有着极不相称的精致感。细到每一盏灯、每一根地铁轨道,以及天空阴密的云,地下通道里的火灾报警器,以及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品牌植入。
画风如此清奇,一看就不是“正经”动画电影。
果然,电影一开场便是黄昏街头,一个形如腐尸的老人。他用手捂着脖子上的伤口,身上血迹斑斑,发出阵阵恶臭,引来路人的驻足,然而并没有人上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除了两个正在讨论“无差别福利政策”的路人甲乙。然而,当其中一人上前有意提供帮助时,却在认定老人是流浪人员后便悻悻地退了回来。
前一秒还在为应当提供“无差别福利政策”而据理力争,后一秒却对露宿者嗤之以鼻,这一巴掌脸打得啪啪响,却不自知。当然,这还只是全片众多打脸桥段的一个引子。流浪汉老人便是本片中令全城陷入丧尸恐慌的第一传染源。
电影一开场,导演便为我们展现了形形色色人物的生活百态:声称首尔80%的房子是自己造的醉汉却落魄无所居;流浪汉制止衣冠楚楚的吸烟者不要乱丢烟头,却被清洁工驱赶;明明没有病残伤痛却赖在救护所蹭住的无业游民……
虽然登场人物众多,但秉承化繁为简的原则,很快便甄选出了电影的三个主要人物:为生活所迫的失足女青年(女主),不学无术坑骗女友的渣男(女主男友),看似焦急寻找女儿的“父亲”(女主“父亲”)。
丧尸大战还没开始,光看登场人物就不禁想要感叹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位于社会上层的人腐朽不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看不见希望。毋庸置疑,这是导演最想要展现给观众的东西。
被咬伤的老人变异成了丧尸,紧接着被他咬过的人成为了第二个、第三个以及更多的丧尸,以首尔站地下通道为原点,丧尸们开始攻占全城。
三个主演分作两路,一路是无助的女主与丧尸们的追命逃往战,另一路女主的男友及“父亲”为了尽快找到女主而奋力躲避丧尸。
这极简的剧情与画风还真是相配,关于故事我没有更多要说的,丧尸电影的套路,你们懂的。难怪有网友抱怨,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用10分钟的短片拍完。稍安勿躁,对于专业黑政府三十年的韩国电影来说,10分钟怎么够!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政府的无能)是韩国灾难片的最大套路。
警察的枪不是对准造成暴乱的丧尸,而是无辜且无助的流浪者;
政府终于出动武装警力,却不是为了抵抗丧尸,而是为了抵制他们眼中的“暴民”;
自诩是上层人士便可以有优先生存权,并且将责任推于他人……
凡此种种,在片中不胜枚举。
这红色T恤上的字还真是应景。(Be the Reds?)幸好剧情足够简单,可以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隐匿在角落中却比故事本身更有冲击力的文字符号。
背景灯箱上的字:如果眼睛变得明亮,世界就会变得不同。(呵呵……)
背景中的这两则华丽的售房广告,却出现在只有露宿者大量逗留的地下通道,这场景真是有够讽刺。现在我好像懂为什么导演会如此用心与背景,却疏于人物了。如此丑陋的社会,恐怕再高的画技也表现不出人物的美感。
灾难电影中,与政府相对的还有一个元素,即宗教。警察与教堂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谁更有可能成为救世主?
看来在本片中,两个都不是罢!因为当女主拿着圣母像砸向坏人时,她已经耗尽了内心的最后一点希望。
国民得不到来自国家的庇护,自救才是唯一的存活方式。而女主的男友最终为保护女主而死,拼死为她争取了几分钟逃往时间,也算没有一渣到底。感谢导演让这部电影中还存留了一些人性光芒。
电影接近尾声,很套路地来了点反转,所谓的父亲不过是夜店的老板,为了要女主的欠债才一路追寻(虽然这样很讽刺,但是这个理由太牵强,差评!);而她真正的父亲,在老板找上门要欠债后,早就拖着病怏怏的身子跑路了。
物欲和自私的人性被彰显到最后,对丑陋的人类来说,也许变成丧尸才能让他们丧失心中的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