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这段时间,某七简直要忙翻了!好不容易国庆终于有了几天假期,遂进影院围观了一下毫不意外又在网上掀起一轮吐槽热浪的《爵迹》。虽然假期里的朋友圈摄影大赛注定和我没啥关系了,至少我还可以加入这场全民参与的嘴炮大会啊!
以电影从业狗的角度看,《爵迹》并非一无是处。郭小四在营销上的种种手段,无疑让《爵迹》算得上一个现象级的案例。由隔壁岛国有“动漫音乐界四大才女”之一之称的梶浦由记作曲的主题曲也算OK。而且特效真的没有传说中的页游那么low啦,苍雪之牙做的还不错啊!
虽然和国外成熟电影工业体系下的真人CG水平没法比,但以国内的标准衡量,《爵迹》在制作层面其实差强人意,可以算及格了。然鹅,他的豆瓣评分还是只有可怜的4.1。
某七完全能够理解,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爵迹》大概也就值这个分数。它的原著小说本来就是郭小四写到一半就扔下了的烂尾故事,外表套着一层十二星座传说的皮,内在是过于庞大、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因此格外混乱的世界设定。故事基础已经很不扎实了,郭小四用影像讲故事的能力又没有多出奇冒泡,于是最后交给观众的就是一个没头没尾看不懂的四不像。某七相信,如果不是为了研究案例提前做过功课,《爵迹》也会让我看得一头雾水。在电影情节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上,《爵迹》里的郭小四一点也没比《小时代》系列有进步。
不过虽然电影拍得不过尔尔,但是郭敬明的书某七在初中时期还着实好好看过几本的。尤其是《幻城》横空出世那会儿,简直是全民热潮,看得包括某七在内的各种人各种感动。就连某七班级里和“文艺”最沾不上边的男生,也因为看了《幻城》而写过很多“忧伤”的周记。
某七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大部分人对于《幻城》残留的印象也都还是好的。怀揣着温馨的童年回忆,某七今年早些时候又重新看了一遍《幻城》,结果看得浑身外焦里嫩、鸡皮疙瘩碎一地,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好了。简单摘录一小段,大家感受下——
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依然如同不灭的经年一样流转不息;日升月沉、草木枯荣,繁华如同红颜身上的纤纤素衣一簇一簇抖落。那些倾国倾城的女子依然在编织着如梦的歌舞升平,那些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驰在空旷的风尘之上、苍穹之下。蓦然回来路的凄惶与悲壮,谁知道那飞扬的长袍和闪电般的剑锋下埋葬了多少等待的目光,以及多少曾经清晰得纤毫毕现的回忆,谁在乎那些在厮杀中流亡的血统和呐喊中迎风独立的惨烈。
这种文风,郭小四在7年后写《爵迹》时完全没有改变,然后又把它一板一眼搬进电影里——
尽管写作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但有趣的是,郭敬明从来都不缺少市场。某七和同龄人如今不再看郭小四的小说了,却有源源不断的少男少女补充进他的读者群体和粉丝队伍。作为生意人的郭小四是相当聪明的,他的作品永远都敏锐地紧紧抓住一个核心卖点——少男少女们心理上普遍的“青春期矫情”。
电视剧《幻城》中的樱花树,好符合中二的少女心
我们叫青春期“花季雨季”,因为那的确是生命如鲜花一般绽放的时段,灿烂的年华自然有美好的憧憬。同时,那又是一个人刚刚开始认识到社会复杂性的时段,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实际上对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又因迷茫而放大了心中的忧伤、因恐惧而以为世界很残酷。加之年轻的心还没有皮糙肉厚,比较敏感,对悲喜的反应也更激烈,于是主打青春卖点的文艺作品里,就往往有这样的一些元素:
一群纯真美丽的少男少女
一段声势浩大的青春旅程
一种莫可名状的忧愁情绪
一个风刀霜剑的外部环境
一场生离死别的激烈对抗
一份业已注定的悲剧命运……
等一下!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以上这些郭敬明式的元素好像在《红楼梦》里面也全都有诶!
大观园里风华正茂的宝玉和众姐妹,他们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燃烧着青春,偶尔拈酸吃醋、偶尔为赋新词强说愁,却在贾府日渐衰微、注定没落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远嫁、出家、死亡等一系列早已经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写就的凄凉境遇……
这难道不是完全贴合以上各项吗?!
可见,即便是天壤相差的《爵迹》和《红楼梦》,只要事关青春,郭敬明其实也可以和曹雪芹使用的相似的配方呢!只不过曹公有文人的老辣,虽然《红楼梦》里公子小姐们每天只会写写诗、伤伤春的生活看久了也难免觉得有点矫情,但其背后毕竟还是有社会各阶层蝇营狗苟的现实性作为支撑,所以《红楼梦》里贵族青年的小矫情也不完全是空中楼阁。
而郭小四在《爵迹》中写的那种“哪怕全世界都只是一个阴谋,我还是相信友谊与爱情真善美”的设计,因为没有足以承重的世界体系支撑,就怎么看怎么都是一句飘在半空的干巴口号。说得多了,连可以划归青春特质的小矫情,也成了令人生厌的真矫情了。
不过某七好像还是不忍心特别苛责郭小四或《爵迹》,毕竟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时期的不成熟慢慢变成如今眼界更开阔的自己。站在今日的立场嘲笑昨天曾经爱读郭敬明的自己品味差,似乎也没啥道理。所以我就总结一句吧:《爵迹》虽然写得不好,但是不好也有好处,那就是如今改编成电影的还原度好高啊!什么时候《红楼梦》的影视改编还原度也能这么高就好了,呵呵哒~
(以上文字原发于专题同名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