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读过朝鲜古代诗歌,今偶读许楚姬的一组《杨柳枝词》五首,不觉大为惊异。闲话不说,先看作品。
一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赠行人
东风不解伤离别
吹却低枝扫路尘
二
青楼西畔絮飞扬
烟销柔条拂槛长
何处少年鞭白马
绿阴来系紫游缰
三
灞陵桥畔渭城西
雨销烟笼十里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
不同芳草绿萋萋
看这三首已经足矣,后面两首内容手法相似,兹不赘述。
不知看官作何感想?
诗虽算得纯熟,然而句句似曾相识,毫无新鲜面目,不仅没有原创性可言,简直就是翻版。遣词造句,颠来倒去,写的不过就是灞桥别柳而已。“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早已写过,很多诗人也已写过,需要重复吗?
也许有人要说,既然许多诗人写得,为何许楚姬就写不得呢?这倒是问得好。杨柳代表赠别意象,这是汉诗旧传统,名句不胜枚举,然而风格都不尽相同,都必有诗人主观情绪,都必个性鲜明,只是这许氏诗人所写,仅是将典移来借用,甚至看不出任何脱化,虽然也见依依态度,却是用自己的口抒了前人的情。
我因好奇,上网搜了下许楚姬其人,才知其出自朝鲜文学世家,她生活的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明代万历年间。网上还有人拿她和李清照作比较论文,无心细赏,不知一宋一明,会是怎样拉上关系。我看别说是李清照,还不就是连张清照也不如。
许氏诗人存诗两三百首,我因新得她的诗集,随后又翻看其他,感觉尚可。也许就这五首《杨柳枝词》而言,算我断章取义,但是就事论事,却也仍然觉得诗不该是这样写的。许是朝鲜人,我也并非因为国籍而看低她的汉诗,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许多诗人的水平都相当地高,从整体的汉诗圈来说,都在同一文化色彩当中,其实并无国界界限。我只是就作品而言。
不知这样写诗是否代表一种现象,现在也仍然有为数很多的摩古派诗人在不断地重复着一千年前的诗人的套子,并自以为正宗,但如果诗是这样写的,那诗就完了。我其实于诗是个外行,也只有外行才敢说点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