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产生原因:
1.开放的标准化接口
2.多厂商兼容性
3.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
4.实现模块化工程,降低开发实现的复杂度
5.便于故障排除,将大块问题划分成小块来进行处理,查看问题层。
OSI参考模型一共分为七层
数据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发送端从高层一层层向下传送,如果一个主机要传送数据到别的主机,先把数据装到一个特殊协议报头中,这个过程叫-------封装
一,应用层:指的是应用程序,用户接口,只负责产生相应格式的数据;
二,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加密,封装在应用层外部;
三:会话层:加装在表示层外部封装,建立会话/通道,传递身份验证信息,通常可以理解为通道;
四:传输层:负责分段,重组,端口号:实现网络不同主机的进程间的数据通信,定义数据传输的两种模式:TCP和UDP
五:网络层:加装在传输层之外,用来寻址,路由,仅提供尽力而为的传输;
六:数据链路层: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封装源IP和目的mac,利用mac地址完成点到点的传输 ,同时负责错误的检测。封装时加封FCS(循环冗余校验和),用于校验数据完整性。
七:物理层:用于提供设备之间的比特流传输,数据依赖截止到达对端。
解封装:
一,物理层:只管接受;
二,数据链路层:拆掉对端添加的封装(mac地址校验和),检查目的mac是否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扔掉(黑客主机除外);
三,网络层,拆掉封装查看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不是就丢弃(黑客主机除外);
四,传输层使用相应的端口对数据报进行重组;
五,会话层来校验会话信息;
六,表示层:中文写的用中文看,对端压缩这里就解压,对端加密这里就解密;
七,应用层:数据交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拆掉自己的封装,得到数据;
数据单元: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APDU-------应用数据单元
传输层,segment(涩个们特)DU-------分段数据
网络层,packet(拍克特) DU ------ 包数据
数据链路层:frame DU------ 帧数据
物理层: bit DU ------- 比特数据
TCP/IP模型
各层协议:
应用层: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telnet:远程连接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DNS: 域名解析服务
pop3协议:收邮件协议
传输层: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UDP协议:用户数据协议
网络层:
IP协议:互联网协议,用来寻址
ICMP:网络消息管理协议,用来探测使用的ping
IGMP::网络组管理协议
数据链路层: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rarp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物理层:没有协议。
四层:(TCP,UDP协议)
七层:(HTTP,HTTPS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