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一本关于拖延症的书,本来不是很在意,只是随手翻一翻,觉得市面上这类书籍自己大多都看过,意思都明白,可是从标题就被吸引,继而深入的读了,并且马上就在自己身上实验。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大意是说:不即刻去做的事情,只会一拖再拖,不要寄望于口头承诺或者心理暗示,只是头脑在玩的一种游戏。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手边一些“晚上再说”“明天再看”“有时间一定练习”“等空下来再好好想想”这类事情:有的不了了之,始终被自己的借口即积极的“愿望”搁置着;有的被拖到最后一刻,匆忙上阵,然后表现欠佳,在懊恼的同时,还自我安慰说:“如果多些时间会做的更好。”结果是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全面客观去认识,只是被更多的理由蒙混过去。下一次头脑会再次玩同样的把戏。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即刻开始,重要且紧急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尤其不能被拖延。
反思了一下,以下几个方面的拖延值得梳理
1、理财的学习被我搁置了很久,认知的局限导致大脑不能深刻的意识到不去理财给自己未来带来的损失,或者说那个损失无法很具体的展示出来(比如以天计算,一天100元),和当下不能玩,不能吃比起来隐形的多。
2、课程更新后的套路一直被我搁置着,这就相当于老师上课前不备新课,一直抱着旧的知识反复嚼。让我沉溺在偷懒的快感和不用去学习而看到自己的笨拙,却在同时承担着会因此被投诉的压力,以及不得不面对拖到最后期限的窘迫匆忙上阵。
3、每天的反思也很重要,遗漏了重要的细节,会导致自己决策上的失败,每天发生过的事情,说过的话,都展示了我的行事轨迹,是有迹可循的,得过且过,长久下来,对自己仍然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忙,所谓瞎忙活。
4、和家人保持沟通,笑来老师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过和老婆的相处之道,良好有效的的沟通,可以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好心情,而好心情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跳了一天的舞蹈,本来这篇作业我跟自己说回家洗过澡以后再写,多么完美的借口,当然我没有理会自己,写完我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