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工作中处于一种阶段,费心和烧脑的阶段,聪明的去创造过程。这是一种很辛苦很用力的工作方式,每天用着一种自认为很聪明与很努力的方式投入工作中,有时候我们还会牺牲一部分代价去获得我们所期望的成功,比如:牺牲与家人一起的时间,也可能熬夜加班牺牲自己的健康等等。在这个时间等于金钱的价值观下,匆忙的在这个城市里用一种“焦裕禄”和“孔繁森”的节奏生活着,每天为不同的事焦虑着、偶尔会有抑郁的情绪来临,一直忙碌,也会担心明天或者害怕一些事情、繁忙的工作着,还不开森。
当然在工作中,也会有一部分人,有着让人嫉妒的天赋,同样的同样的工作,他总能快速而有简单的完成,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都夸他们是聪明的一群人。其实不应该用聪明去形容他们,而是智慧,用着一种轻松自在的智慧心流状态去工作,非常的顺畅又有着乐趣,那如何达到那种智慧的状态呢?需要两个词:觉察与改变。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你是一直茫茫碌碌的工作着,还是经常去觉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自我呢?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能更好认识自我的同时你会发现你在你的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助力。
其实很多优秀而又成功的人都是觉察力非常强的人,乔布斯先生在公司的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方米,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坐垫,是用来打坐的,每当需要选择设计方案和重要文稿时,他会把它们放在坐垫周围,让后让自己进入禅定的状态中去,做出重要的抉择。
缔造世界两家五百强的稻盛和夫先生,在他 97 年 65 岁, 选择到日本的一个圆福寺去出家修行,七个月的时候,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因为我向来把净化人的心灵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在经营管理上,稻盛先生,他也在哲学的方面会花掉60% -70% 的精力,所以他的经营哲学也是受到众多企业家的学习。静能生慧,在这快速而又忙碌的时间里,是否能留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去觉察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觉察力,你会发现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如何去做呢?
第一步:纯粹的觉察。
我们身边不断的发生着各种事情,当事情发生,你的意识就决定是否回应这件事,要不要与这些事发生交集,而你决定回应的时候是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和行动来回应这件事呢?所以呢,我们跟周围正在不断发生上演的人事物之间,就产生了一段观察者的距离,这个就是觉察的带入。
所以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个原则的观察者,他只真实的不评判,而且是零阻抗的去看见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人事物,所以觉察就只是吸引,只是在旁边看着一切发生,如同那双窗外的眼睛, 真实的去看你所有的念头,感受到你所有的情绪和感觉的浮现, 然后不要去给自己的感觉和念头下定义、贴标签,做出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评判的结论。
所以觉察是一个中性的不带有批判的一种真实的观察。觉察像一个中性观察者,像0一样,这个意识的关注点是可以移动的,当我们抱怨焦虑内耗时,他变成了-1;当我们正能量积极乐观的时候他变成了1,察觉是一种归零的心态,不断的去察觉自我,调整自我。
觉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它是中性的。它是不带有任何的评判、不带有任何的偏好、不带有任何的立场和倾向、不带有任何基于你过往经验和信念而产生的评判。
第二步:修正:
觉察只是看见、只是吸引,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放手, 随波逐流。当修正上场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一个行动者,它对所有的人事物在保持不评判的中立。观察之后,它决定要不要对这个事情回应?如何回应?以什么样的行动、话语和心态来回应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去修正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渴望积极的去移动,并且对所有的人事物带来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和结果的行动者。(觉察和修正偏于心理学和哲学,你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添加V信moerzhihui,了解更多学习与成长内容。)
人生即是一场修行,有人没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有人意识觉醒想去改变,但是又恐惧着生活的枷锁和所谓的中年危机,躁动的心又归于平静。但总有人会去突破去改变,那改变后会怎么样?唯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做出改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