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宝一起学习百家姓结束了,从今天开始学习唐诗。
《风》作者唐代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的一开篇就写到了风的一个动态,“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重点描写了起风时的一个形态,并且抓住了风的样子,描写的非常传神,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风能够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也能够吹开二月的春天的花朵。三秋叶、二月花分别代表秋天和春天里的常见事物,解和开这两个字用得太妙,直接就把秋风扫落叶,以及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味道表现的淋漓极致。诗人在这两句中,并没有卖弄,而是直接描写到了风在四季轮回中的变化,写得极其的好。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最后的两句,也是这首诗最为经典的两句,在这两句中,又描写到了风所带来的灾难,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描写的也更加有气势。那么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风如果刮过江面,则是能够掀起惊涛巨浪,风如果经过竹林,就能够令万亩竹林倾斜。在这里诗人,重点描写了风的威力。
这首诗直接点名了主题,写出了风的动态和静态。主要描写的是风,说出了对风的一种依赖和恐惧之感。风是无形的,是空气流动而形成的。同时他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吹过,小草微笑着向人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想着办法逗人开心,炊烟也跟随着跳起了舞蹈,柳枝轻拂着树下的游人。
虽然这首诗,初读时会觉得很平淡,诗人所描写的也都是极其平常的风,但是正由于他这种深入的描写,使得这首诗,同样的充满了意境,也很是值得一读。诗人把细微的风,以及巨大的风,都描写的入木三分,这如果没有深入的生活经历,那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唯美的诗作来。
这首诗描写的是风,却无一处有“风”字,语言朴素易懂,对仗工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就连小学生也能看懂,但写法却很独特,它没有追求描写风的形态,也不刻意去写风的声音,只是从动态上侧面勾勒风经过时,对外界的影响。短短二十个字,却神韵十足,完全达到了几千字才能烘托出的气氛。
也难怪诗人这么有才,连唐玄宗都夸他,传说中李峤幼时曾梦到一个神人,送给他两支笔,从此学业大进,终成一代文豪。不仅如此,李峤有兄弟五人,都先后夭折了,可是李峤却有一个独门绝技,就是用耳朵呼吸,即所谓龟息。所以他能大贵长寿,不仅当了三任宰相,而且七十多岁才去世。
回到原诗,我们完全可以将诗人写的风理解成是作者自己,他在朋友困难的时候如春风般温暖(比如他替狄仁杰鸣冤),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势不可挡。(比如唐高宗发兵征讨僚族叛乱,李峤奉命充任监军,他亲入獠洞宣谕朝旨,成功招降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