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投资理财的教育培训机构,美其名曰财商思维训练,因我自己对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就比较多,也听过很多关于投资理财的不同机构不同专家讲不同理财课程。
这其中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有科班出身的专业学院派的,也有非科班出身的自学实践派的,这些课程也是良莠不齐的,自从知识付费兴起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网络上、微信群里开课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仿佛只要熟悉了解了某方面,甚至写了点体会就可以去开课,通过讲课去赚钱,感觉这种方式来钱特别快,反正有的课程收费也不高,也就不到10元钱。
但是听的课程多了就发现,学习投资理财还是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成体系的投资理财课程还是少听为妙,有时候听了歪门邪道的课程,如果自己没有鉴别能力,可能还会让你找不到北。
前两天我被一个朋友拉进微信群里,名字非常高大上叫财商新思维高端学习群,出于好奇,花了我2个小时的时间听了一堂所谓的“财商高端思维课程”,内容主要就是宣扬通过买房加杠杠一夜暴富的理论,讲课的受众群体就是对投资理财了解不深又急于暴富的群体。讲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系统性,比较零散,且很多内容都是断章取义。
听完这堂课,整体的感觉就是这个讲课的老师肯定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所提出的买房加杠杆一夜暴富的理论也几乎是一种谬论。
虽然觉得浪费了自己2个小时的时间,但回过头来,我还是比较佩服这个老师,他竟然有勇气开口讲课,有勇气拿着自己一次买到便宜房子的经历去忽悠别人,有勇气花大力气的去包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
我估计他讲课的内容还是有人愿意听愿意相信,毕竟内心中想要通过投资一夜暴富的人还是很多的,那学习投资理财真的能够一夜暴富吗?
这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能够一夜暴富的其实不叫投资,而应该叫投机或者是赌博。这世界上应该不乏有运气好的人,在股市上通过炒短线一夜暴富的,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作者利弗摩尔,虽然曾经通过投机赚到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但最后也功亏一篑还是输到了投机上,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通过投机赚到钱的比较是少数,大部分普通人生活的富足还是慢慢靠积累,靠复利,滚雪球一样的慢慢把资产越滚越多的。
普通的上班族,要不要学习投资理财?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年代,投资已经不再是一个可选的技能,而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特别不幸的事情,1名42岁的中兴通讯的员工,由于被裁员,一时冲动,跳楼身亡,留下妻子和孩子。这件事被人用不同的视角来看,有的说中兴通讯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有的说是中年阶层的焦虑和无奈。
听说这名员工毕业于北航,还拿了南开大学的MBA,在华为工作过8年,在中兴工作了6年。按道理说,这样一个高知份子,即使被裁员,也应该有足够能力来养活自己啊。
那么可以解释的就是,他完全依靠工资吃饭,只有工资这一项收入,而没有学会投资,做好理财规划,甚至就没有考虑过投资。否则即使被裁员,即使有房贷,也应该有丰厚的家底或者有底气的投资技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啊。
而跟中兴公司跳楼员工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普通的香港打工仔,靠定投恒生指数基金获取千万资产。这位普通的香港打工仔,他一辈子的收入都是普普通通的中位数。
但是他从1964年18岁那年开始工作,每年拿出收入的20%投资于恒生指数基金,每年的投入,也从500多元慢慢增长到2万多元,到他2004年58岁退休时,他已经拥有660万元的资产。到2014年68岁退休时,就拥有了1576万元资产。而完成这一切,他每年定投的本金总共只有65万元而已。这就是投资的力量,复利的魔力。
据说有一个腾讯的普通员工,从他2004年入职时,就非常看好自己的公司,一拿到薪水,除去每月日常开销,剩余的资金包括年终金都买了腾讯的股票,这几年虽然自己在工作中并没有升职,但却靠着近几年手中的腾讯股票实现了财务自由,比他的上司活的还要潇洒自在。
投资自己,包括投资自己的大脑和自己的钱,是现代人必须要去做的。投资自己的大脑可以让自己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让自己更值钱。学会投资打理自己的钱,虽不能一夜暴富,但只要方法正确,却可以让我们的资产越滚越多,同时让我们对未来始终充满自信,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