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当我脑海里想写这个主题时,有特别多的话想说,当这些想法都一起往上窜的时候,我又感觉特别混乱。我到底想说点什么呢?我到底如何去说这个主题呢?好吧,那就分模块来写吧,也许几个模块之间逻辑关系并没有那么强!
一、“活在当下”已不再是一个偏僻的心理学术语了
我越来越多的在很多领域甚至在大众的文学、交流中听过这个词,还有一个领域运用与心理学领域同等重要,那就是瑜伽。
二、为什么需要提“活在当下”?
你有没有这样的焦虑:
上班时很焦虑:因为没有陪伴孩子,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处理好ta的学业,不知道老人在家是否能很好的管理他们的生活?
下班后你也很焦虑:你的身体在陪伴孩子,但是孩子说的话好像在万里之外,因为你的思绪已经飞远了,此刻你的注意力没有聚焦在孩子身上,你也许在想着:怎么办,我还有一个项目方案没有做完?或者你在跟孩子一起的间歇以每隔几分钟的频率刷一下你的手机,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看看群里都有谁在互动,看看最新的新闻动态;或者你琢磨着我好累啊,这上班一天很累了,这下班后我还得陪着孩子,我怎么这么辛苦啊!
就像今晚,我在结束完一堂课后,已经十点了,我得赶紧让孩子们上床,但是又想着我得好好的享受跟他们在一起的睡前时光,小宝看到我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好开心啊,粘着我,大宝喜滋滋的跟我说:她要创编一个故事,我抱着小宝,说好啊,大宝开始了她的创编:“有一只小狗叫花花....”她讲完了,我很沮丧的发现,我刚才的思路又游离了,大宝说的故事我并没有特别投入的听进去,她说了什么故事我并没有听清楚。此刻的我,很明显并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开始把脑海里其他的事情放下,聚焦两个孩子身上,仔细的去观察他们的笑容、大宝的门牙怎么有点不一致呢?小宝的腿太可爱啦!大宝跟我说了什么什么,我认真的去反馈她的问话,此刻的我,幸福满满,因为我们此刻真正的在一起,我没有体会到“负罪感”了,而是“获得感”。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活在当下”的信仰?
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其实不然,如果中国人缺乏信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们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把大爱的民族气节发挥得淋漓尽致,信仰并不等于宗教,人太渺小但是人亦伟大,人的伟大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不同的信仰体系傍身,让他们原本平凡的身体因为信仰的存在而变得异常强大。
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孩子,都是早期被带养人忽视的孩子,因为被忽视所以他们的存在感很低很低,从而长大后他们会带着爱缺失的残体、带着被带养人眼中的他们去看待他们自己,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他们很多人通过自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他们后天的病因只是因为他们的带养人没有跟他们“活在当下”。
我做为一个妈妈,我的最大的烦恼就是:我的时间超级不够用,这应该是现在很多人的烦恼,我因为这个问题经常患得患失,我找寻了很多方法来调整自己,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活在当下,我活在当下的享受此刻的码字,我活在当下的今天来学习一个未知的知识,我活在当下的陪小宝玩躲猫猫的游戏,我活在当下的给大宝矫正舞蹈动作,我活在当下的跑步....慢慢的我因为无数的“活在当下”而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周围人的存在、感受到生命这本书因为“活在当下”而变得真正的有厚度起来。
因此,我认为“活在当下”应该作为我们信奉的信仰而存在,同样,我也会把它作为一项人生信条、作为我的人格标签来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我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认真、淋漓地过好每一天的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