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
如今,「学习」是一个单独的词语。
而原文中,明显「学」和「习」是有区别的。
先学而后习,
前者是理论为主,
后者是根据所学去练习。
实践出真知也罢,
一展所学也罢,
都应该是愉悦的。
「学」的手段:
觉悟
模仿
沾染
总体来说,学即改变。
变好变坏谁知道?
「习」的方法:
实践
校正
适应
总体来说,习即适应学之改变。
最终是弃学?
还是一知半解?
亦或是超越前人?
谁又知道呢?
第二句
关于「朋」的解释,
个人认可两贝为一朋或者两系为一朋的解释。
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意为两个相同的人组成朋,
很明显,同门或者同类的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
「朋」之间
所学相同
所行的大道也应相同
现今,朋友一词已然用烂,
此处当然也可译作朋友,
但文中对于朋的要求更加严格。
第三句
「知」的意思:
知道
了解
懂得
理会
赏识
以上一个也没有,依然不愠,是君子。
说明:
个人整理学习,浅见而已,若有观者发觉小子有错,愿受您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