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宝妈,我们都喜欢阅读,都给孩子坚持看绘本。
每个周六我们自发组织了孩子们的户外读书会,每周选一本绘本讲给孩子们听。有时也让孩子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讲给大家听。
这个读书会到现在坚持了半年多,我拍的读书会的照片还荣登《威海晚报》。
从这个孩子们的读书会开始,我们又自发组织了大人的读书会。
每个月精读一本书,每本书由一个人领读,大家一起讨论,领读的人写总结,做思维导图。
大人的读书会每周一在公益的书房开展,每次也就我们五六个熟悉的宝妈参加。
有一次我去书房去的最早,书房的管理员邱老师过来跟我聊天。
提起以前上班做什么,我说:以前做网上的新闻编辑。
邱老师一听,马上去拿了他桌上的资料给我看,是中华志愿者杂志社威海中华公益小记者的招募活动。
由书房负责招募适龄孩子参加公益小记者活动,邱老师让我们负责帮孩子辅导新闻采写的讲解。
前几天这个中华公益小记者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作为业余辅导老师的一员,有幸去现场参加了活动。
坐在我旁边位置上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师,跟他聊了一会感觉受益匪浅。
这位老师姓邹,是一位老记者了,在他面前我这干了几年的新闻编辑就显得太业余了。
他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辅导孩子写新闻。
还是免费的!
据邹老师说,一开始开展这个公益活动,家长一听写新闻,感觉离孩子挺遥远,也不理解这到底是干什么的辅导班。
后来邹老师干脆说,是辅导孩子写作文的。
这下家长们都懂了,好几个报名的,到现在都有几十个孩子了。
邹老师说:他教的跟外面收费的专门教写作的辅导班完全不一样。他是什么都教,新闻采编,写作,孩子的品格教育都有涉及。
教学用的课件都是他自己写的,给孩子讲记者怎么做跟给大人讲还不一样,得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孩子才感兴趣。
想不到一个免费的辅导班都办得如此用心和负责。
其实学习一门特长,不一定非要选择那些有着高昂学费,有着宽敞教室的辅导班。
只要留心,只要用心,身边有一些免费的资源甚至都好过那些花大价钱才能去的辅导班。
这就跟《康妈学堂》里面那章讲“创造性利用资源”的观点一样。
大多数家长一谈到发展爱好或学习技能,就一定要上补习班,认为只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康妈通过自己孩子和朋友家孩子的经历,教给我们一些找资源的方法。
例如丰富的社会资源: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大学以及其他公益教育机构和组织。
这一类教育资源可谓“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利用得当,是家庭教育最得力的助手。
就像昨天九月一号,我们威海的图书馆就开始公益课报名。有古琴、二胡、茶艺、插花、纂刻、软笔书法等公益课程。
还有就是大学的资源,像北大的百年讲堂,人大的英语角。
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也多次提及她为女儿特意在清华院内赁屋而居的苦心与收获。
如果你没有身处这些名校所在的城市,也可以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大学,在适当的时候物色合适的大学生当孩子的老师,这个方法也值得借鉴。
尽管大学生的某些技艺不如权威大儒,但对孩子来说,热情和爱心往往比技艺更重要。
而且大学生没有受到过多成见的限制,更容易富有创造性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社会公益组织也是非常好的免费的教育资源
就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中华公益小记者的活动,就是公益组织提供的免费的活动,这个公益组织会找社会上对应的资源提供给孩子们,还帮小记者们找辅导老师,孩子们投稿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修改。
最后一种资源是“人”的资源
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投缘的“同路人”。
找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彼此帮助,分享资源,探讨方向,沟通经验,规避陷阱。
创造性利用资源需要父母的勤快一点,做个有心人。
今年夏天我也利用身边资源让四岁半的女儿学习了轮滑,总共花费300元。
教练是平时一起玩得好的孩子的爸爸,本来也是打算教自己家儿子学轮滑的,这样我们几个有意向的宝妈一合计,开了一个小型的辅导班。
这位爸爸以前是大学轮滑协会的会长,平时也是位用心陪伴孩子的好爸爸。
由他教孩子轮滑,更多的是比较了解这么大孩子的心理,因为熟悉,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好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爱与温情。
卢梭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职业是不能用报酬来收买的,那就是老师。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强调免费的老师就是好的,诚然,有些高昂费用的辅导班里也有好老师。
本文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可能,寻找到“物美价廉”的好老师的可能。
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不会爱人,更不会爱自己。我想在老师身上苦苦寻找的就是这样人类最宝贵的情感:爱与温情。
只要你用心,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
爱刺绣、纺织、缝纫的邻家奶奶可能就是未来设计大师的启蒙老师;
对面大学里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男孩可能就是培养你终生运动习惯的领路人;
戴着瓶底眼镜、整天趴在书上的爷爷可能就是未来文学历史巨匠的启蒙者。
只要用心,机会无处不在,老师无处不在,凡事皆有可能。
孩子心中都埋藏着有生机的种子,只要我们发现这颗种子,给它一个好的环境,它自然就会焕发蓬勃生机!
齐悦梦想社团第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