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诸多名家和专业研究人员对语文试卷做出了具体而精到的评论,这里不必赘述。但通过考生对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的反馈甚至吐槽来看,笔者倒是感受到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方向的信息传达。
学语文≠学文学
语文是一个工具性和文学性兼具的学科。在这二者之间首先要强调的是工具性。因为语文是一个从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基础教育结束的12年间,从未间断过学习的、课时量占比最大的基础学科。也就是说,语文作为工具要为其他所有学科服务,要为学生的整个人生服务。所以,忽略了工具性,单纯作为文学鉴赏课来教语文,在基础教育(K12)阶段是不恰当的。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它是一个人终生从外界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也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工具。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准确阅读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通过准确写作、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更具体一点就是,阅读首先要学好议论文和说明文阅读,能提取关键信息;写作首先要学好议论文和应用文(请假条等)写作,能写好工作中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可以说是一门手艺,是一项技术活。
语文阅读能力为理科服务
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所以,学好语文与学历史、学政治、甚至学地理息息相关,是大家的共识,自然不必再做解说。但物理、化学和生物在一般人看来是纯理工方向的学科,感觉跟语文关系不大,甚至不喜欢语文、怕文科要大量阅读的孩子才特意选学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但问题是,今年高考传达出的信息给惧怕语文的孩子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把语文学好,恐怕连理化生的题都读不明白,更别提正确作答了。
学好了语文这门”手艺”,才能读明白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考题,才能把这些传统的理工学科考出应有的水平。
物理北京卷的考题让考生颇有先读新闻,提取信息,然后才能做题的感觉。
2021年北京高考落下帷幕
各科试卷分析汇总来了!
牛伟坤 李祺瑶
“北京四中考点外,一名考生回忆:“审题过程就像是看新闻,很多热点前沿话题都出现了。”记者采访中发现,正在火星执行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给大多数考生留下深刻印象。这道题考查了考生运用万有引力相关知识理解、思考关于“停泊轨道”的相关问题。考试院专家说,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成就,有助于提升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化学北京卷更像是在做语文的科技说明文阅读。
2021年北京高考落下帷幕
各科试卷分析汇总来了!
牛伟坤 李祺瑶
“化学试题还关注当代化学科学研究成果和我国传统中药文化、科学技术新发展,展现化学学科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如第1题呈现我国传统中药黄芩素的重要作用、第17题展现合成西药的过程,均体现出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13题以锂电池性能研究为背景,展示化学在社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第15题电解液进行循环利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第18题以工业废渣制备新的化工产品为载体,体现资源的再生利用;试题借助真实、结构化情境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生物全国卷让人恍若拿错了卷子,明明是在读语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嘛!
高考物理、化学、生物
为何这样考?
陈鹏
“我国制作酱油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酱油的国家。在发酵过程中,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多种酶,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生物分子分解为风味独特、易于吸收的多种小分子。全国乙卷第37题以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工艺技术为素材,围绕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和过程,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类型、生长条件以及代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试题信息,去粗取精,把握试题核心本质,是高考能力目标考查的基础。”
学语文重点学什么
那么,究竟怎么学语文才能真正掌握这个阅读和写作的工具为其他学科学习服务,甚至为今后自己的人生服务呢?
首先,养成做任何阅读都要边读边提取重要信息的习惯。具体做法就是语文老师们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无论读什么都拿着笔,把文章中重要的信息和观点划下来。读完了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终表达了怎样的核心观点。这样,每读一篇文章,文中的重要信息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关注到了。养成了这样的阅读习惯,无论是现在在考试中审题,还是未来工作中听报告听讲座,都能准确把握作者的目的和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其次,要关注日常生活,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语文的散文、记叙文阅读写作,需要我们关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日常互动,以及对方说话做事所暗示的情感需求。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与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无论是做饭时放调料,还是打扫卫生时使用清洁剂,或者日常生活中搬自行车、手机充电,都是理化生学科的具体应用。化工品的生产、酱油醋的发酵等生产工艺,就更是理化生学科的直接应用了。所以,了解生活非常有助于我们在读科技类说明文时,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高考物理、化学、生物
为何这样考?
陈鹏
“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态势下,我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抗疫成绩,精准快速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功不可没。全国甲卷第38题以当前疫情防控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为情境,围绕PCR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体现PCR在诊断检测中快速、准确的优势,传达学以致用的观念。”
第三,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关注科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最新发展动态。如果你常常看军事类新闻,那么就会对北斗导航系统、东风运载火箭、航母飞机起降的导航都耳熟能详。无论在语文学科中遇到这类内容的科技说明文阅读,还是以此类知识背景为依托出的理化生考试题,你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要关注词汇的积累,特别是汉语书面词文的积累,准确理解和把握词汇的字面意义以及在语境中常用的含义。词汇是任何语言的基本功,是构成这种语言表义功能的最基本单位。如果一个人对别人说的话中关键性词汇理解错误,就有可能完全误解别人的意思。如果在说话和写作时词不达意,不仅影响交流效果,还可能会闹许多笑话。
比如“淬炼”和“萃取”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淬炼”这个词的本意是把烧红的金属放到冷水里降温,这个过程叫做淬火。由此可以引申为让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经受打击和折磨,犹如通身烧热再一下没入冷水中让人受到刺激一样,从而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如果理解错误了,肯定是要影响对整段文字含义的理解。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门具备工匠精神的“手艺活”,要做到心态踏实,落实扎实。老老实实从读每一篇文章,看每一段新闻,标注每一个重点词句,积累每一个字词开始,先把阅读理解做到实处,进而把写作交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以致用,使语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阅读写作的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版权归属作者,欢迎转发分享。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