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刘恩樵老师的课,实实在在,就像我们的平常生活状态里的老师一样,作业,上课,但是平凡的人和杰出的人的区别就是你是否愿意出自真心,不怕辛苦,不怕繁琐的去做这些事情。
对于名著阅读,刘老师的观点是,读完大于一切,给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何必弄的苦哈哈的呢?不必那么硬邦邦的考核读了就好,开卷有益这就是最好的整本书阅读。
那如何让学生愿意读呢,这就需要老师下功夫了。刘老师是一个超级有办法的人,他给我们讲了很多他的具体操作。
仪式感大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说一定要高调的,大张旗鼓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表扬学生,比如阅读开展的仪式感,比如给学生出书,比如私人订制的作业,比如给学生题字。题字的细节我听了是很感动的,毛笔写字,黑笔写时间等,红笔画一个小的印章,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要怎样的耐心才能把这些事情一一完成呢?我觉得可以给刘老师颁一个最佳创意奖和最具耐心奖。开展班级的阅读展览,展示班级的阅读存折来呈现孩子们阅读的量,写作呈现阅读的深度,刘老师的这些仪式感,最终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其实我们老师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陪伴者,加油者,鼓掌者,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这一切都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只要打开书本,就会有所收益,这就是我们最原始的信念。我们第一件要做的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让学生阅读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强制,用检测的形式,也可以诱惑,挖个坑,比如读书报告会,比如百家小讲坛,开讲啦,都可以,用多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往里跳。后一种形式需要老师要有大智慧,时常开动脑精去想办法,但是,这绝对是最后效率也最愉快的方式,也是真的为学生长远考虑的方式。想起那个故事,太阳和大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脱下外套。太阳暖暖的照着,行人热了便会愉快的脱下外套,但是大风那么凛冽寒冷,却只是让行人把外套包裹的更加严实了。我想老师还是要做太阳的好,慢慢的用一些温暖的办法去实现你的目的,还是要有一点小心机的,花一点小心思的。
克服那些阅读过程中可能去遇到的困难。只要求学生要读书,可是你布置一大堆的作业,学生天天背着三座大山,如何能愿意拿出时间来读书,作业都写不完。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的,软件硬件都得合适,学生才有可能会读。比如规定的阅读课,从时间上有保障,比如书单的选择,必读加选读加自由读,让学生知道哪些书是好书,比如读写结合,每天一篇,不限字但每天都得写,不间断,一直继续,日积月累,手不生,流水账又怎样,慢慢来,他们会看到生活缝隙中泄出的小精彩,这些便成了写作的素材。当然,教师也要做读写的践行者。要相信岁月、相信种子,一定会回报于你。
名著阅读课要指向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比如刘老师讲的中国四大家书、古诗中的家书,父类这一家子,明确家庭关系图等,这些内容都有可能是学生不曾关注过的,或者关注过但是没有那么深刻的。其实在这四节课中都有这方面的设计,比如曹勇军老师的《小王子》课上对于作者和他妻子的介绍。当然这也是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另外既然是整本书阅读,就存在一个问题。人物、情节是发展着的,要有前后勾连的意识,要用发展到眼光来看待这些,这也要在名著阅读课上有所涉及。对于傅雷家书的阅读,我再读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关注到大背景,只是关注的小细节,这是我读书的最大的弱点,没有全局观,总是纠缠于细节问题。书上的任何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比如封面上的内容。
来我需要自己多看一些书评之类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虽然要素读,但是也要了解大背景的情况下,或者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傅雷墓碑上写的是:赤子孤独了,便会创造一个世界。
对于学生读书,刘老师的核心观点就是:读完,再说。报告的标题是“日读日写,共读共写“
具体实践操作层面:
1、家长——名誉馆长、义工等;家长的一封信,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阅读的重要性,保存电子版,每届学生都可以用。
2、班级阅读启动仪式——小题大做,做成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3、定立班级阅读规范——提出具体要求
4、成立阅读互助小组——某几个同学,相约读书,进度基本一致,读书的内容基本一致
5、建立专门的阅读群,方便交流。
6、营造自由阅读的软硬环境,给时间、给书目、有要求、有输出,这就要求有一个完整的书单,一个学期,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自由书目,这些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学生读西游记就是读不下去,那就运用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推荐一下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的书,搭配进行就可以了。每学期共读一本书。
7、开展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读书的兴趣和成就感。
8、开展各种活动提高阅读兴趣:高调做阅读之星屏蔽、百万富翁挑战赛,写作“我的阅读史“”以学期为单位,百家小讲坛,亲自共读等
9、开展“私人订制作业“”,其实就是行走也是一种学习——比如学生的出行就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开展一次展览
10、让班级阅读出作品。每学期做一个小册子。前提是统一本子,本子就三十页,这三十页写完,满满的成就感。
今天读别人简书作品对于余映潮老师思想的摘录:
1、长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教育教学思考。
2、有心用“每月一优课“的形式来训练自己
3、年年月月阅读专业杂志
4、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刻苦改变自己最大的教学弱点,对于我来说就是文本解读能力
5、用详写教案的方法提升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
6、用“优化细节“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7、用分类提炼法来提升自己试题研究能力
8、于老师年轻时反复读的三本书《写作艺术示例》《红烛集》《中国著名特技教师教学思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