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个人很难,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前我总是想去改变身边的人,改变父母,改变配偶,改变孩子。只要和我意见不统一,我就想跟对方争个输赢,结果往往弄得不愉快。特别在做了父亲后,我觉得对孩子,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去改变他。好言相劝不行,就以命令的方式。我内心的想法是,我是为了你好,你应该听我的。用这种方式,孩子当时是听话了,我自我感觉还挺好。
但随着孩子长大,发现他的一些行为习惯并没有改变,甚至学会欺骗。给他讲过的道理,他似乎都懂,都会说,但说的和做的却不一样。
我发现那些所谓的改变只是迫于我淫威,表面上应付我,他的内心还是原来的样子。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其实是方法用错了。
笑来老师说过,开门的钥匙一定不在锁头上,如果在锁头上,门就没锁。以争辩,命令和威吓的方式去改变他人,有点像夺门而入,当时可能屈服了,一旦离开,门马上又关闭了,而且下次更难进入。
所以门必须是自己打开的,他才能有接受和改变的可能。如何让对方打开门呢?先要让他获得安全感,当感受到威胁,人的本能是发起防御,门是不可能打开的。
我们的大脑有感性的部分,也有理性的部分,从进化的角度,人类获得理性比较晚,感性部分响应速度更快,力量也更强大,陈海贤老师将人的情感面比喻为大象,理性面比喻为骑象人,形象地展现了力量上的悬殊。
小孩的骑象人的能力还很弱,因此他们的行为反应更多趋近于本能,受大象的控制。大人的说教讲道理往往不起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大象不懂道理,只凭感觉行事。没有获得安全感的情况下,后续的产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对抗,即使屈服也只是暂时的。
要想理性对话,必须先过了大象这一关,首先给他安全感,使他放松警惕性。运用同理心,理解和认可对方的想法和行为,可以使对方的大象迅速分清敌我,降低戒备,门就容易打开了。
打开门还只是第一步,有了理性对话的机会。要达到使对方改变的最终目的,还需要使对方愿意脱离固有认知,更新和扩展新认知,比如通过一个故事引出思考,因为人都喜欢听故事,远古时代的长者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承知识的,比起僵硬和抽象道理,更容易被接受。如果加以图文和数据,更可以从视觉上产生冲击。创造新经验,获得新认知,可以激发新的需求,新需求又会激发行动,改变也就开始发生了。
改变从来不是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改变来自自身的需求。真正的改变来自内心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