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了黄山,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朋友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和儿子。一路上他们父慈母爱儿欢,享尽了天伦之乐。
他们的儿子今年六岁了,个子不高,清清瘦瘦的,比较文静乖巧,一看就是个小暖男。爸爸常年在外施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不利用暑假,就陪着孩子来玩来了。妈妈平时赋闲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温婉闲良。男主外女主内,分工合理明确,配合自然默契,生活十分幸福。
儿子手里拿着一盒橡皮泥,说是做手工。一会儿捏个棕色的熊,说是熊大,;一会儿捏个白色的小羊,说是喜羊羊;一会儿又捏个大灰狼,说是灰太狼……他不停地捏着,并介绍着,非常专注,非常认真。而且他的手挺灵巧的,做什么像什么,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我很好奇,就问他的妈妈,孩子的动手能力怎么这么强。刚开始,他的妈妈比较谦虚,说他的儿子的作品一般般,没有什么可说的。在我的一再请求下,她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孩子的过往。
她说她的儿子并不聪明,两岁多了,话还说不成句。看着别人的孩子嘴溜溜的,和爸妈小朋友交流,心里很着急,也很发愁,怕自己的孩子有毛病,于是就到处寻医问药,医生都告诉她,要她不要着急,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而她的儿子就属于就后一种情况。
她还不死心,没事的时候就上网查育儿的资料,买育儿的书籍。回来就按照书上说的,一点一点地、非常有耐心地教自己的孩子。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他终于会说完整的话儿,背完整的诗歌了。
另外,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她十分用心,处处留意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喜欢手工就给买做手工的东西;爱好画画就给孩子报画画的班;想学武术就给孩子找老师教他武术……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会毫不吝啬,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孩子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得不错。尤其是绘画,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说孩子思路独特,与众不同。
孩子有学习的要求是再好不过的了,比看电视玩手机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深以为然。
她说她不出去上班挣钱,要陪伴孩子,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她不想错过。在一边的老公说她话太多啦,零零碎碎的,有何意思。她说:“你知道不知道你错过了你儿子多少美妙的时光?他什么时候会叫爸爸妈妈的?什么时候会走路的?什么时候会讲故事的?……”,“你缺位了孩子的童年,你肯定失去了很多乐趣。”
是的,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做父母的尽量不要缺席。否则,错过了,就再也不可能复制了。
班里有个小女孩,写作能力很强,第一次读她的文章时,我都不相信是她自己写的。我便把她叫了过来,同她谈话,发现她的谈吐确实和同龄人不一样。随着接触的频率的增多,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了。她告诉我她的妈妈非常重视她的教育,从她出生起,妈妈就没有上班工作,一直都是在家里陪她,有了弟弟后也是这样。陪她读书陪她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妈妈和她一同解决。小学二年级时,她妈妈就叫她开始写日记。她妈妈还对她说,日记内容可多可少,篇幅可长可短,但是不能半途而废,每一天都要记录,现在已经写了十几本啦。怪不得她文章写的那么好。
好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关心孩子成长的优秀家长。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站着一双不怎么关注孩子的父母。
小区里有一个上初二的男生,经常因为不写作业或者打架被老师逼着叫家长。他的父母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判给了爸爸。爸爸妈妈后来都重新组织了家庭,奶奶害怕后妈对他不好,把他接过来了。妈妈只是一个月看他一次,给点零花钱,买件新衣服什么的,其余的也不多管。爸爸跑运输,隔三差五给他打钱,给他买吃的,他这么小,就把房子给他买好了。他的奶奶今年快七十岁了,白发苍苍的,精力有限,还要看护他叔叔的孩子,毕竟叔叔的孩子刚刚两岁。
无独有偶,今天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过来看我。他大学本科毕业,是搞工程预算的,如今事业做得很不错,但是说起孩子来却满眼含泪。儿子五岁的时候,他老婆得了宫颈癌死了,儿子十岁的时候他再婚了,后来生了一个女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条件,他拼命地接活,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经常不能待在家里。后妈不好当,对儿子不敢严加管教。他呢太忙,没有时间管教。结果儿子的学业荒废了,高中没有毕业,就去上了技校。在那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好好学习,勉强混个毕业证。今年二十岁了,也不出去干活,就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说得轻了,听不进去,说得重了,不是和大人吵,就是不理睬。儿大不由爷,实在没办法。最后生气地说,早知如此,他挣那么多钱干嘛?
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亲情的陪伴,家庭的温暖。钱可以满足他物质生活的需要,却不能给他精神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