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不重蹈原生家庭的覆撤呢?
✨直面是改变的开始。
真正长大的标志,恰恰是在父母面前,我们开始主动直面背后的自己。
✨罗列情绪清单(讨厌的/喜欢的)
当“讨厌”的情绪被具体化后,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记录引发我们讨厌的具体事件和过程。
在这其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讨厌的是某一种行为模式,某一种生活场景,而并不全部都是父母本人,这样也能疏解我们对“怨恨父母”的自责。
有爱就有恨,有恨肯定也会有爱。家,是个“爱”的地方,但同样可以有个“讨厌清单”。
✨启动“觉察”
1、行为暂停
“讨厌清单”(我期待的样子/想改变的行动)
2、从“我应该”变成“我选择”
对自己宽容,改变自我对话,开始说:“我选择”。
我应该多读书,让自己成长 --> 我选择持续成长,所以我想多读书;
我应该不发脾气的 --> 我选择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平静对待自己和他人;
我应该当面拒绝的 --> 我选择接下来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
3、和孩子一起成长
原生家庭里长着我们生命最初的模样,在儿女身上看到了,原来那个样子是可以缩小或者放大的,这个启动键在我们自己手里。
孩子生命最初就是一杯清水,父母的影响就像是往清水里滴入浓度99%的墨水,很厚重很浓重。但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工作、社交,让自己的水杯变大,那么即使墨水还在,也已经融入和稀释,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了。
如果有时光隧道可以回到我们曾祖父、曾曾祖父时代,也许从时空的纬度上来看,我们更能看到,这样一代一代的“代际影响”,也在慢慢稀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