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7
书名很直白,也很简单明了。
作者是美国的罗娜•雷纳,她说: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中。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与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加稍许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我以前就是一个总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妈妈,我甚至参加过尹建莉老师的戒吼训练营,而且是参加了三期。不可否认,我现在有时还会对孩子发火,大吼大叫,不一样的是,这样的频率很低,几个月一次。我会及时止损,和孩子道歉。也不会因为发火了一直内疚自责,因为我知道,我也是常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时选择补救,重新出发。
这本书告诉我:
1.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大吼大叫这条路上,我不是唯一一个父母。
2.重新开始永远都不晚。
为什么我们常常看了很多育儿书,却还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不知所措,矛盾冲突不断?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我们没有看见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带着觉察就一步步的了解自己的情绪。
20180928
有妈妈在对孩子大吼大叫之后,就懊恼的说:我恨自己,怎么会变成一个情绪失控的家长。
想要改变 ,就已经是你送给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了。
很多父母告诉过我,他们渴望改变是因为最终意识到自己不够有耐心,缺乏同情,大吼大叫的行为也为孩子树了个坏榜样。 他们还发现,从长远来看,吼叫对于减少孩子的失当行为并没有什么效果。 你意识到应该减少吼叫,意识到可以做点什么来扭转自己这种下意识的反应,这已经是在改变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如何知道自己在吼叫(或没有吼叫)
当你审视自己时,很容易就能看到区别。比如说,当我对我的孩子吼叫时,我内在的紧张感就会逐渐增强一一呼吸变得粗重,心跳开始加快,我还会感觉到身体真的在发热。我的思维变得不清晰。我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恼怒,要让孩子们知道如果他们胆敢不听话,“那么……”
相反,若你审慎地以坚定的语气跟孩子沟通,这是一种与吼叫完全不同的管教方法。坚定而平静往往是让孩子倾听你的要求的有效方法。当你能告诉孩子你的期望,以及如果他不照做会有什么后果时,你就不是在吼叫。
吼叫和音量无关。语气和态度是关键。同样的话,可以用尖利的嗓音,以威胁的语气喊出来也可以用坚定平静的语气说出来。
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些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
20180929
做一个练习:父母们为什么想要减少吼叫?
有时候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更重要,当我们有了一个信念,就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坚定。
想要停止吼叫的清单:


我想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
我想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父母。
我想教给孩子们如何解决冲突。
我不喜欢吼叫的时候自己的感觉。
我憎恶父母对我大吼大叫。
当我大喊大叫,口出恶言时,我感到内疚和羞愧。
我不想看到孩子脸上的恐惧。
当我开始吼叫,其实是因为我并不胜任自己的工作。
吼叫消耗了我的能量。
我担心最后会导致我打孩子。
我不想把孩子毁了。
大吼大叫让我憎恶自己。
我被我自己的吼叫吓到了,我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当我冲孩子连吼带叫时,我的伴侣也害怕我。
我不希望孩子们有羞愧的感受。
做一个练习:观察我们吼叫时,孩子的反应。

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吼叫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我家老大生性敏感,在我吼叫之后,他会哭很久,眼神里充满了害怕,然后特别黏我。大一点之后,他在哭的时候,眼神里充满着愤怒和委屈,不让我亲他抱他,想要躲开我,或者直接躲进房间。
老二性格活泼开朗些,在我吼叫后,会立马停止不良行为,呆呆的站在那里,不说话。但是下一次,他又去做这件事,气的我想凑他一顿。
老大还会对着老二吼叫。
正是因为看到了吼叫对孩子的影响,才使得我们慢慢变得有同理心,尤其是看到孩子对我们的吼叫麻木了,无动于衷,我们更容易下定决心尝试新的方法。
做这个练习的同时别忘记要对自己满怀善意,当你开始熟悉自己,更能接纳自己,对孩子的善意也会随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