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里,母亲的角色都是负责繁衍后代最重要的一方,女方从怀孕到生产再到负责养育都是主力方,如果遇人不淑这种打击更是毁灭式的。
去年刷新网络的一位重庆母亲,要报着10来岁的女儿跳楼,丈夫长时间不回家要以此逼迫丈夫现身。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对这位母亲“善意”的建议,什么“这种男人不离还留着过年么”,“傻✘女人,自己跳楼干嘛拉着孩子”,“这么要死要活的,要我也不回家”……
一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做法,我和大众一样,也是这样想的,“既然过不下去了,离婚了大家各过各的”,谁离开谁都能活,是的话虽对,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考虑自己,可孩子呢,谁考虑孩子的感受,这位母亲也许是想让孩子见见许久没有露面的父亲,孩子想爸爸了,结果爸爸不见,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才想带孩子一起跳楼,当然我们都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偏激做法,可是大众最不该的就是站在道德高点批判这位母亲,我们都不是这位母亲,没有体会过这位母亲的绝望和无助。
反倒对这位从一开始就没有露面的父亲没有半点的“指责”,婚姻从来都是俩个人的事,有问题也是俩个人的问题,反观我们身边很大一部分都是妈妈即带孩子又上班,下班了还收拾家里,每天都是一场疲劳战,爸爸下班葛优躺,矛盾都是从小事一点点积累最后爆发。
父亲的缺席不止是对母亲的无视,更是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