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结束之后,我如愿进了梦想中的大学,学了最喜欢的中文,爸妈也对我完全放手了。大学四年过的又快乐又精彩,因为所学专业的影响,看的书开始偏向于专业性强的,甚至有美学、哲学、文艺批评。那时候还是年轻,最爱萨特,他那种人是作为一个抛物线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存在主义理论让我感觉神奇的不得了。悲剧我看的少,作家作品却很多,而且偏执于当代作家,最喜欢的是迟子建。我看过也收藏了她所有的作品书籍,包括再版的。很可惜,毕业时为了拿优,没有做她的论文,而是选择了写贾平凹。这样看来,其实整个大学读的书都是一半源于兴趣,一办源于功利。想来也没有太多遗憾,毕竟人不能太理想化。
毕业以后继续读研,一下子就灭了爱好灭了兴趣,专心致志的看专著,做课题,写论文,发论文。每天都很忙碌,却缺少了很多乐趣。记得研二时,迷上了看辛夷坞的小说,一系列看的淋漓尽致,尽管那时她早就成名多年。人慢慢成熟之后,生活的节奏,工作的压力,身心俱疲之时往往会归于简单,我不想再用脑,不想再那么伤神,所以爱上了简单的,碎片化的阅读,电子书走进了我大部分空闲时间。但我从不听书,始终觉得阅读需要的是一种平静一种付出一种享受的精神流浪。
今天的你,还记得昨天读书心得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