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是在给弟子们讲述学诗及具有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生活中,一个人的素养和学问,多来自于很好的文学上修养。设想一个人,他的前半生只知道埋头拼命工作,又没有任何文学爱好,一旦退休后,后半生必然是孤独无趣的。所以,培养一种爱好很有必要。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没有任何爱好的人,大多数是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控制不好情绪,遇事不讲道理的。
可以兴,兴,指的是兴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各种忧愁和烦恼,如果一味地对别人的严厉苛刻和无端的指责,最终会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但如果有文学爱好,是可以借助写诗,书法,控制好情绪,排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坦然面对痛苦和困难,遇事宽容,从而可以悠然自得度过一生。
可以观,我们从诗当中可以得到很多道理。心理学研究里有一种咨询技术叫笔记心理学,就是从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性格和人生。观,就是道理,只指从作品中可观察出人的真实人性。
可以群,群,是合群,融入人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生活在群居的社会,通过爱好文学诗歌可以交到拥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同时可以处理好与亲朋好友,调节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谓以文会友。
可以怨,怨,指的是牢骚。生活中,工作中的烦恼不同,不方便同别人说,可以借助文字,把心中所有的不快用文字表达出来。不然长期闷在心里,是会导致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的。
凡是看过辛弃疾很多作品的读者,都能发现他的诗句中有许多充满抱怨的诗句,都是表达他对现实和自己境遇的不满和无奈。看来古代一些有成就的名人也是借助文学来抒发情感的。
迩之事父,近一点说就是孝顺父母的意思,如果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父母相处时,必然会表现得心境豁达,乐观开朗。
远之事君,从远大的方向来说,对国家也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说如果长期坚持对文学有一定的研究,知识渊博了,就可以得到别的领域更广泛的知识。
这就是孔子为何要求弟子们必须学会诗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忙碌的我们。就让诗从此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有情调,带我们奔向远方。
诗和远方永远是我们今生追求的目标。
附影儿随笔小诗两首
(写于与家人炎夏和金秋去塞北和南京旅游时)
铁马长驱游塞北
白云染袂逐梦飞
蒙古包前永牵手
奶茶琴月入心扉
古城千金游金陵
江南烟雨景蒙蒙
犹记初拜夫子庙
从此秦淮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