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 注:这笔记是只本人的个人学习的读书笔记,仅用于个人备忘,非为商业用途。>
< 感谢 小能熊,及其提供的相关内容素材。>
引子
之前,自己虽然有读书的习惯,但是,自己的读书方法还是停留在较为低级的层次。困扰我的诸多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无法正确地get到作者的意思!更别说,能和作者交流了!
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书,可能留下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这本书,我是读过的。
但,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可能我的回答只能是书名+自己没读书前的理解!
小能熊
在知识付费的年代,在网课盛行的年代,我的焦虑是只增无减。每天清早起来,迎着明媚的阳光也无法驱散。
正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红桃皇后所说的
以你现在的速度你只能逗留原地。如果你要抵达另一个地方,你必须以双倍于现在的速度奔跑!
我现在每天最头疼的便是:让自己如何保持更快的速度。
可是,什么是快,什么又是慢呢?快,便是每天读一本书么?快,就是每天脑子里想怎么早点结束自己的事?慢,就真地让自己很 low 么?慢,就真的是工作这个木桶的短板么?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小能熊”,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们。我对网课的态度原来是能学一些技能就好了,但是一套系统的课程学下来后,我觉得我的眼界开阔了。并不是老师讲得多么好,只是自己原本疑惑不确定的认知,在一些优秀的人身上得到了印证,而自己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快慢只是表象,读书真正的实质是让自己的认知提升,让自己的思想深邃!
“5W2H”
在杨洋老师的“知识内化课程”里,提到了“5W2H”的对话式读书法。他贯彻了小能熊一贯“讲人话”的方式,把这个方法完完全全地给演练、实操了一把。
杨洋老师给出的官方版本是:
读书闭环【读书-笔记-记忆-输出】分别对应着【拆房-搬砖-存砖-盖房】
在看完书的标题、简介、目录后,就已经大致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以及要访谈的内容了。下面的”5W2H“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类问题。
采访作者的过程:
- What:是什么?
- When:什么时候?
- Who: 是谁?
- Where:在哪里?
- Why: 为什么?
- How: 怎么做?
- How much:多少?
将”5W2H“用到读书当中。用这个模型来采访作者,准备提问的问题清单。在适应用不同的题材时,只要略作修改就好了。
1、故事型题材:小说、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等等都算作故事型的题材;或者虽然书是理论类、知识类的书,但是中间讲述或者引用了一个故事、历史事件、寓言等等,这些故事部分也可以使用。
2、知识型题材:介绍知识点、概念、理论或者一个道理的题材,我都统称为知识型题材,比如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等。在阅读这类题材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用5W2H来向作者提问。学术论文也是按照这些来组织撰写的。
3、考试:5W2H就是知识型题材的砖头,作者用这些原材料来构建一篇文章、一篇学术论文、一本书。
自己的对话
听了老师的课程,我所整理的笔记,通过对比,还是关注点不同的差别。
我自己的课堂笔记:
老师,所教的东西,大多是”重意,不重形的“。听了杨洋老师的课后,我们能够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方法就好了。我们接下来的思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