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普通学生总是想着要超越学霸,但是自己一没有学霸的勤奋,二没有学霸极强的自律,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超越学霸的梦想呢?或者说不谈超越,仅缩小与学霸之间的差距,该怎么办呢?
其实想超越学霸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果你有十分强的决心,那你完全可以依靠勤奋,勤能补拙嘛,可是很多人做不到。下面这些学习习惯,慢慢养成,只要脑子没什么大问题,后进生(一种尊称,不是贬义)也可以逆袭成学霸!
1.及时回想的学习习惯。
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即刻主动回想章节内容,或者回顾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构建出章节内知识体系。 我曾经有一个同桌,几乎每次下课后都要“发呆”一会儿,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难怪他每次做课外题看似没花什么时间,考的成绩几乎每次都比我高。可见,回想是有多高效,花费时间短,学习效果却很好。
2.及时测试的学习习惯
低效学习很容易陷入学习错觉,似懂非懂,感觉听老师讲完,大脑给我们的反馈是“好简单啊”,可是自己一做题,却毫无头绪。自我测试可以有效检测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运用“生成效应”,有效建立、加固知识间联系。
3.知识组块的学习习惯。
通过不断的有意识联系,将分散的知识构成小的体系,类似于“打包”。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某些看似分散而且感觉没什么联系的知识点,其实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很多人都不愿意"买"散装的知识对吧?所以,试着去对知识进行“打包”。
4.间隔开重复的学习习惯。
对于较大的学习任务把它分为几个部分,一次只处理一个部分。
5.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试着想出另外一种解题方法。
6.适当休息。
高效休息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7.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
试着想象自己在教一个以前没见过这部分知识的新学生,尽量用朴实简单的语言以及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将知识表达出来。这个也是费曼学习法的观点。
8.专注。
利用番茄工作法,在2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专注做一件事,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培养专注一件事的能力。
9.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这其实是一种“自虐”心理,日常自虐,什么难做什么。
10.心理对照。
暂时先不要和别人比,想象过去的那个你,对比一下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为学习注入心理动力。
以上十个不难养成的学习习惯可以简单分为学习动力、时间管理、学习过程、知识检测四大类。后期我们会继续推出关于:
怎么解决学习的坚持问题——找到学习的动力;
要提高学习效率,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如何通过练习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好所学知识?
请大家持续关注!
点赞是一种动力,转发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