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限的人生经历中,最最痛苦的年月,我的身边总是放着一套《平凡的世界》,一共三部,一千两百五十多页的书,一共看了不少于十遍。它似乎是我灵魂的寄语,人生的座右铭。
父母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低迷。他们只是普通的农民,没读过什么书,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洒汗水,好养活我和姐姐两个人,送我们上学、读书、识字。在他们有限的见识里,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而所学专业又限制在了教师、医生、公务人员这些他们认为有出息的类别。所以我被迫放弃了画画(因为他们觉得我不可能当画家),而学了口腔医学。只是工作后,每天就如我所想,一眼就能望见生命的尽头,放佛每天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我所厌烦的工作。生活让我绝望。当我决心放弃这一切的时候,父母像听到了一个巨大噩耗一般震惊,然后是所有人的反对。这样有社会地位又收入颇丰的工作为什么不喜欢?他们理解不了,更不明白。
我也一度痛苦,却并不迷茫。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喜好和要追求的人生方向。只是因为心里对父母养育的歉疚而委曲求全,最后所换来的是更坏的结果。每每读到孙少平的痛苦,我总是能够感同身受。可是痛苦究竟从哪里来呢?
1
主人公孙少平出生在中国经济最贫困的时期,又生活在一个贫困的乡村,继而又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在学校里,他是一个连最便宜的"丙菜”都吃不起的人。可是贫困又让他异常的自尊。他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对上学感到痛苦,可是因为自己读书开阔了眼界,继而形成了一般农村人没有的独特气质,加上自己的善良和正直,受到了同学的尊重,他对上学开始眷恋了。只可惜,当他建立起自信爱上学校的时候,竟然已经要毕业了。
因为高中毕业而回到的村里,得到了教书的机会。虽然不用劳动让他开心,可是他内心真正高兴的是可以有时间读书。当他毕业前夕,那个风风火火的女子田晓霞就提醒他,“不要过几年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身上搭着个褡裢,买个便宜猪娃”。孙少平笑了,觉得自己不会。可是在充满小农意识的汪洋之中,不被渲染不被同化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为你没有办法逃离那个大环境。可是他没有被农民的狭隘性而影响,反而更坚定了自己对更高生活意义的追求。而他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自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由。
少平失去教师职务之后勤劳的在村子里劳动,虽然精神上很痛苦,可是他没有厌倦自己的农民身份。他所要担负的责任他不会推卸。只是他读了太多的书,了解到了自己所生活的狭小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广博的天地,而那里的一切都深深苦痛着他。最后他提出要自己出去闯荡,哪怕他的哥哥孙少安在村里建起了烧砖窑,有了很好的收入,他也没有回来。
而在家乡之外,孙少平能做的也只是揽工。社会最底层最艰辛的工作。对于一个没有长期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这种苦难是非常难忍受的。可是他深刻的理解苦难,苦难也让他有崇高感。最让我难忘的画面就是少安和田晓霞去工地找他,发现他独自住宿在刚盖好还没有按门窗的楼里。一套破旧又单薄的行李,后背无数的伤痕,一根蜡烛照着微弱的光,他在那里看书。这个景象总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从十岁开始画画,读课外书。那个时候的农村学生很少有学特长的,都要送到市内去学。我和姐姐因为邻居有个画家要办个美术班,说要带着我们去画画,学费收的很低,所以父母就同意了。那时候和一些市内的同学接触,发现他们的所学所见都比我要丰富,我像一个傻瓜一样一无所知。和他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常常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只是拼命的画。那时候的我常常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个世界有我生活的村落里没有的一切,那里广阔,色彩非凡。我看到了巴黎,那个艺术之都,它竟然在中国的版图之外的另一个国家。我把这些美丽的图片画在自己的速写本子上,是我梦想的寄托。痛苦的来源就是我不该去了解这些,了解这世界更宽广的河流,更雄壮的高山,更美丽的平原。如果我一世都只是沉寂在这个村落里,或许我会像井底之蛙一样满足的望着井口所看的景色。一直等到我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才深深的明白了这份苦痛,究竟是因为什么。
2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路遥从1982年-1985年开始准备,第一稿在1985年作,第二稿在1986年完成。在这个速食文化的新时代,有谁还会用三四年的时间去著一本书?我深深的被作者的敬业和创作才能所感染。
路遥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一年。深深的感受着中国经济变革的大时代潮流下的苦难人民的生活痛苦。他像一幅画一样将陕北高原地区的贫苦,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的淋漓尽致。书中不同阶层的人物都丰满的将那个层次的特点展现出来。类如田晓霞,她出身在高干家庭,衣食无忧,所以性格开朗大方不自卑。她有主见,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见解。热情善良并且爱着孙少平,最后舍己救人,与爱她的人永别了,没有履行他们的两年之约。类如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他虽然读书不多,可是知识就是文化,他比一般没读书的农民人有有见识有胆量,他勤劳务实有勇气,所以在经济变革的初期,他就敢于建起烧砖窑,最后“走上资本主义之路”,成为农民企业家了。类如田润叶,她善良腼腆,不像妹妹田晓霞那样敢爱敢恨。所以才造成了最初的婚姻不幸,可是最后她又因为善良的性格和传统的观念回到了丈夫李向前的身边,开始了幸福的平凡家庭生活。类如田福军,田晓霞的父亲,典型的领导人,他爱工作,关心人民群众,一生尽职尽责尽忠职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领导人,中国的经济才得以发展,农民才能够走出贫困……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还普遍处于贫困之中,而陕北又受到地域的劣势,农业经济更是低谷。中国的工业占经济的百分之七十八,农业仅占百分之二十七。农民在黄土地上挥洒汗水,将一切苦力都付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只是收到的回馈实在太微薄了。
前几年就开始拍摄这部电视剧,我满心期待,只是最后上映了并不满意,看了两集就弃剧了。反而觉得以前的一部电视剧《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去陕北插队,那里更形象的刻画了陕北农民的生活,而里面唱的信天游更让人能够看到陕北的景象,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山连山,坡连坡,农民身上的褡裢,头上的包头巾,嘴里的烟袋锅子。人民因为苦难而对生活最朴实最基本的向往和追求。
3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而我们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去度?我们都将经历不同的苦难,不同的挫折。一生不停止的追求中究竟是为了生存的条件还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孙少平说:“我的一生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我也不想平庸,这里的平庸不仅仅是生存条件和社会阶层的高低,而是你的思维世界里是否充盈。你想看的世界是否有勇气去路过,是否有勇气去追求?那些放弃了稳定事业工作而下海经商的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条件还是为了生活的更多彩呢?
虽然人生苦长,但我依然爱着这个世界。虽然读书使我成为了父母眼中的异类,可是我仍旧想要在有限的人生里去苦苦追求,去看看我所生活的狭小世界以外的天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让我空乏的思维更充盈。我要去翻越更高的山,跨越更广阔的海域。
不要怕经历挫折和苦难,要深刻的理解挫折,它能让你有崇高感。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来世,只是这一世我要不负年华。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充实丰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