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继往开来)
(山径文学社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于1985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
放阴与跳大神
·
【罗建云】
·
我的老家位于湘西南,地处资江上游、雪峰山脉,受古老梅山文化影响,打小,我就见过放阴、跳大神等神奇巫术。
放阴指通过放阴人告知已故祖先在阴曹地府的状况,点拨子孙后代,注意哪些细节,以免破财遭灾。五六岁时,我见过放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农村文娱活动少,我家对面刘姓爷爷请师公作法,找人放阴,我就近距离观看过,全村大小都去观看,好像看大戏。依稀记得放阴人先喝一碗师公划过符的水,再躺到地上,不多久,全身开始抖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继而载歌载舞、胡言乱语。过些时间,放阴人犹如进入梦乡。此时,在场的人问他问题,他会一五一十回答。此时,感觉不是一个人在说话,好像与鬼神在对话。声音也非常奇怪,似乎从地底下传上来,微微的,幽幽的,屋子里弥漫阴森、恐怖的气息,屋外也是狗犬狂吠,此起彼伏,好像有妖魔鬼怪在外流窜。此时我还小,记得不是太清楚,但诸如谁家运气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会一一讲解。也会告诉问阴人,已故祖先在阴曹地府近况。那时,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爷爷去世后一直没有烧灵屋,放阴人说他们在那边没有房子住,有时睡在别人屋檐下,有时睡在草地上,有时睡在池塘边,到了冬天,刮风下雨,好冷哟……听着听着,我们这些子孙后代悄悄抹眼泪。不是不愿意给祖先烧灵屋、做道场,是因为穷,没有钱请师公做法事。一拖再拖,直到奶奶去世,父亲、三叔、四叔、五叔凑钱(大伯已去世,共五兄弟)给祖先做了道场,烧了灵屋,后来,去其他地方问放阴人,就无此类回答了。还说他们在那边住得舒服,每天笑眯眯的,看着子孙后代越来越有出息,开心着嘞,保佑着嘞。
·
·
跳大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叫鬼上身,有的地方叫起仙,有的地方叫捆同,我们老家叫跳大神或跳大仙。在我老家,地地道道的农村,从古至今,一直有跳大神,小时候见过,现在还存在。有时,我们还聊跳大神,这些神棍离我们老家几十上百里,十有八九没有来过,他们是如何知道某家有几个孩子、孩子什么时间出生、在哪读书、在哪工作、何时死亡呢?难道这些神棍也有大数据系统,能够精准掌握每个家庭的生老病死及教育、医疗、就业、生育情况?甚至觉得他们比派出所掌握的民情信息更准确。以前,我多少有些疑惑,甚至认为神棍做了前期攻略,当人再去问神棍时,他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获得问神人需要的信息。只是昨天,与师兄聊天,他八十年代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是某地级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快六十岁了,说起他岳母的事,也把我的疑惑消除了。
师兄说,岳母八十六岁了,从未读过书,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别说写自己名字,就是识五元十块的钱都是问题。只是,十年前的某一天,岳母好像神仙附体(也称鬼上身),突然又唱又跳,好像疯了,又像没疯,竟然能完整无误地唱古老梅山文化中的歌谣,犹以《瞽矇献颂》劝文为最。梅山歌谣起源于西周,与《周礼》相承,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南日报》、《贵州日报》及其他典籍公布的信息,远古时代,梅山村落的社会变迁、人情风俗大都是用歌谣体现,具有传史记事、发号施令、传教礼俗、情感交流等功能。梅山歌谣又分洞本歌、族歌、宋师歌、樵歌、猎歌、开山歌、黄本情歌。民间流传一句话:“歌本三千又七百,歌有八万七千零,红黄蓝白传后世,黄本情歌打头行。”足见梅山歌谣数量之多,梅山文化风气之盛。梅山歌谣粗犷、泼辣、激越、诙谐,具有原始的野性美与问天的探秘感,唱腔以古代五音之徵羽为主,犹如山风扑面而来,嘹亮清新,令人觉得神秘莫测。只是《瞽矇献颂》劝文唱完,其岳母从椅子上缓缓站起来,好像深谷中传来的声音,开始发号施令,说某某家干了什么坏事,什么时间会遭报应;某某人为人实诚,什么时间会走好运;甚至连某某人几时几刻死亡,也能准确无误说出来……等跳大神结束,其岳母就像做梦一样结束了,回归正常,身体虚脱,满身是汗,柔软如泥,又跟平日一样,变得沉默寡言。再问她刚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提及《瞽矇献颂》劝文中的内容,她一句也答不上。一切仿佛在梦中,但她跳大神时所知道的人与事,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方圆十里,几乎把每家每户说一遍,而且好些家庭,连姓都不知道,她在跳大神时竟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师兄以前也持怀疑态度,认为跳大神的神棍是骗子,装神弄鬼而已。直至岳母跳大神,他好像也信了,至少不再绝对怀疑,感觉人世间有一种超能量左右我们。说不清,道不明,感觉缥缈,又像实实在在地存在。“就像脑电波,只有专业的设备才可以捕捉,我们见不到,未必证明脑电波不存在。”他补充说。
在我老家,有梅山文化,自然有梅山教徒,按职业分成三类,所谓“上路梅山,张弓挽弩;中路梅山,追山赶猎;下路梅山,捞鱼摸虾”。虔诚的梅山教徒习惯在腰带上悬挂木雕或骨雕做成的梅山祖师形象,祈求福佑,期望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我所写的放阴与跳大神,其实只是湘西南古老梅山文化的具体体现之一二。以前,大家将梅山文化简单定义为封建迷信,认为是骗人的把戏。可喜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追寻人类起源及宇宙起源的奥秘时,终于开始正视古老梅山文化的存在,也想揭开古老梅山文化的神秘面纱。如今,有大学教授与民间学者研究梅山文化,有非遗传承人践行梅山文化,还有科研机构用特定装置期望捕捉梅山文化的奇异因子。但要破解梅山文化存在的密码,几乎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24.12.25)
·
·
【作者简介】罗建云(1975- ),男,湖南隆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民进广东省委会文化出版专委会委员、《潇湘文化》主编,出版散文集《人生四十年》和《阳光灿烂的日子》。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罗建云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宁志刚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