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孟想
编辑 | 张看看
结束了一个月的禅修生活,就觉得清迈城有些过于喧闹了。刚好也想找个地方写东西,于是朋友就载我到更远的山林地区,在这个半山腰上的小村庄住了下来。
这个村庄正对一道峡谷,有时清晨起来,推门就看到美丽云海,那云雾将村庄下面的几户人家淹没,常有鸡鸣声像细线一般从下面慢慢伸展上来,感觉颇为奇妙。
每日清晨或傍晚沿着山路散步,常常走一两个小时也碰不见一个人。昨日雨后,倒和客栈老板一家去林子里采了菌子,只是他们说我采的不对,我也只好笑自己了。
回来路上偶遇一簇野生兰花,蝴蝶般娇弱明亮的花朵真是动人,他们采了一两株叫我拿着,回了家就用苔藓将根部包覆,然后绑在我房间外面的树杈上,算是为她们安了新家。
一颗心渐渐沉静下来,才能体会诸事诸物的美丽。
此时此刻,我坐在屋檐下写字,连头顶椽子里的小虫,都赠送它啃噬的木头粉末儿给我;此时停驻在我面前草地上觅食的麻雀,跳跃来去,正为它自己生命的存续而寻谋着;而尚未成熟的绿色香蕉仔儿们,要过多少个时日才会成熟?我并不为果实着急,只是想到它们成熟时我大概已不在这片山林里居住,但那个时候,我们各自都将安于新的处境和遭遇吧!
一棵香蕉树、一只虫子或麻雀,我们都在各自的生命里活着自己的本份,彼此见或不见,却都存在着、陪伴着,这也许就是世界的不动声色和慈悲之处。
而人与人的相遇,终究有着更深的意味。至少现在我并未达到对万物一视同仁的境地,我对人总还是怀抱着更为深沉的感情。与他人的相遇在我心中生成的反应,更为强烈、饱满,彼此的呼应和映照是如同孪生一般地清晰和逼真。
所以在人类的眼睛中,我看到更多的爱与孤独,那种陪伴和呼应,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
这就是为何我常常闭门索居,但每天都要打开屋门、走出院子,到街道上,在陌生人群中走一走的原因。并不需要认识,更不需要说话或碰触,仅仅是看到他们的身影,偶尔看一看他们的眼睛,即使那眼睛常常充满漠然或迷茫,我也能够知道,在那漠然与迷茫背后,在更深的地方,我们有着一样的灵魂,有着一样的渴求,以及那不可埋没的珍贵与神圣。
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珍贵,不知道生命更深更大的可能。“灵魂”像一个抽象词语一样,只存在于文学与字典当中,有谁会将这两个字从纸页中拿下并捂在胸口闭眼深思聆听?
但了解了自己内在的苦难,走过了那些曲折幽暗的路途,我原谅了我自己,也原谅了所有的一切。你看见的人,他们不是你的过去,便是你的未来。
那未来的人,你要勤勉地向他们致意和学习,艰难时要懂得呼唤他们来帮助你。
那后来的人,你要耐心地容纳他们的悲伤、苦难、恐惧、愤怒和无知觉的言行,当有人需要你,你也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
如同一条探险的道路,我们就这样前前后后地走着,险恶之处,你的绳索有时要系在前人手中,有时却是在后来人手中。
前面的人不比后面的人更优越,后面的人也不比前面的人更低微,向前向后,我们都是中间人。
中间人就是承前继后,在生命所是的地方,活出自己的本质,并成为整体的一环。
生命就是此时此地,世界就是所有的生命环环相扣,没有谁是孤立的,也没有谁是残缺的。孤立和残缺来自于心灵的盲,来自于灵魂之耳的聋,来自于自我封闭和自以为是的怕。
这条路走着走着,就是心眼渐开,看到世界这环环相扣的完美与和谐,看见爱之细线连接着最宏伟的事物与最渺小的微尘,看见万事万物都不曾被抛弃,看见所有的黑暗、衰败、仇苦、哀伤,如同光明、生长、温柔、喜悦一样,被一种更大的力量拥在怀中。
那时,你会感动得流泪,或者忍不住要跪伏下来,感激生命及一切万有。
▲ 孟想
《心探索》杂志创始主编,心灵与自然的探索者,塔罗师、占星师、萨满传统研习者。
因多年前一次峡谷中的内观而踏上心灵探索的道路,后跟随世界不同区域的老师学习心理学、神秘学、内观禅修、萨满疗愈和印第安灵性传统。
目前致力于写作、灵性教学和世界性的游历,定期开办塔罗工学习和自然疗愈工作坊,提供深度的塔罗占星咨询。
看见自己的珍贵,探索生命更深更大的可能!
孟想2018年“与灵魂结盟——塔罗工作坊”即将开启,期待与你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