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条令人痛心的新闻。
安徽蚌埠一小区内,有人听见“哐当哐当”的声音。
她循声找去,发现一户人家的阳台上,一位赤身裸体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地敲打着脸盆。
报警后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无法起身。就这样光着身子,躺在阳台上捱过了4个昼夜。消防人员进去才把老人抬进卧室。
2016年的一天,内蒙古林西县,一位母亲从外地来到林西看望自己的孙子!因为喂给孙子葡萄吃坏了孩子的肚子,被儿子和儿媳一顿暴打!这位母亲养了一个“好儿子”(共产党员,林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股副股长)。这是人间悲剧,忤逆的儿子和自己的媳妇(共产党员,林西县医保局职员),一起殴打自己的母亲!
2018年,安徽芜湖一对老夫妻双双死亡,多日后才被闻到异味的邻居发现。
老先生姓汤,生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老太太是小学教师。可悲的是他们的一对儿女就在本市,与老夫妻的住所仅仅一街之隔。
………
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把子女抚养成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一些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时没有尽到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类似于王东华教授在他的《发现母亲》一 书中写的“亲生后母”现象。 女作家庐隐、韩素音、现代散文家聂绀弩和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被亲身母亲虐待的残酷现象。庐隐被妈妈生下后,妈妈不但拒绝哺乳,且把她被送给奶妈带到乡下抚养,三岁时由父亲从乡下接回时,半路上差点被父亲扔到河里溺水而死。受折磨得最严重的是聂绀奴弩,他是在妈妈的暴打之下长大的。其妈妈嗜赌如命,每当打牌输了之后,或者赢了之后,都会把他暴打一顿。并且挨打时不让他动,动哪里就打哪里……他得知自己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没有哭,像知道隔壁人家的事情一样无动于衷。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和父母没有任何感情,何谈赡养老人?一般情况下,童年时遭父母虐待或根本没有得到父母亲自抚养的子女在成人之后,赡养老人的可能性非常小,常人一般难以做到。当然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讲不通的。
二.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有问题。孙云晓说:“孩子的很多毛病,包括自私、独吃、独占,常常是大人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培养出来的。”许多家长都认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因此常常默默地一辈子为孩子无私奉献着。父母爱孩子藏在心里,为孩子做的一切都藏在心里,自己的辛苦和委屈也藏在心里,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使孩子淡漠、自私、麻木和忽视。正因为成年人长期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才养成了“懒孩子”、“自私的孩子”、“无情的孩子”、“不懂感恩的孩子”等。因为在孩子的心里已经形成了心理定势,认为父母等人就是天生应该对我好,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懂感恩,也缺少爱心。没有爱心,孝心要无从谈起。
柴洁心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她在一个三八节时曾经做了个实验,她让小区里几个孩子想办法给母亲过节,孩子们决定给母亲送上一杯浓浓甜甜的糖水,让妈妈们感到生活是非常甜美的。事后柴老师找到孩子们了解情况。
一个孩子说:“那天,我早早就等着妈妈下班,一听到她下班的脚步声,我就跑上前去给她递上浓浓的、甜甜的糖水,妈妈一饮而尽,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还亲了我一口。”
另一个孩子说:“我跟你一样早早做好了准备,可妈妈一见到我就说:干吗?你少来这套,得几个一百分比什么不好?”
第三个孩子说:“我妈妈喝了一口糖水后,脸都耷拉下来了,她说:傻丫头,你到底搁了多少糖啊?!”
哪位妈妈的做法比较好呢?当然是第一位妈妈了。有不少父母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爱心给扼杀了。
三.家风传承有问题。
古时候有位老人年老多病,他儿子嫌他是个累赘。有一天,儿子叫上孙子,把老人装在一只大筐里,抬到了深山老林,把老人扔下,再往回走。往回走时,孙子还背着那只大筐,儿子问:“你还要筐干什么?”孙子说:“等您老了我好用它抬您啊。”儿子恍然大悟,赶紧和孙子一起把老人又抬回了家。别林斯基说:“父亲和母亲的一切生活,一举一动,应该作为儿女的榜样,也是父母对儿女互相关系的基础。”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行为与家风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是家风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父母的行为以及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本人如果在孝敬老人方面做得非常好,那就给孩子做了一种示范,孩子耳儒目染,长大以后一般也会孝敬老人。如果爸爸妈妈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但自己却做不到,对父母恶语相加,不离不睬,那么就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建议父母要起到模范作用,自己要用实际行动和语言去关心和照顾家里的老人。这样做孩子才能从中得到暗示,受到启发和教育,长大后自然会成为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王东华教授的著作《发现母亲》一书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好的家风是人生至保,不好的家风是人生恶疾。"深以为然。2017年冬天,婆婆生病住院期间,老公他们姊妹几个分工协作照顾婆婆:他姐姐负责给病人做饭、送饭,他大哥负责白天陪护病人,我和我老公负责晚上陪护。过了一周,老公的嫂子和弟媳妇也主动来承担了一些照顾病人的职责。
今年五月份女儿返校前(大学因疫情原因推迟开学),她打算两点半乘飞机出门。中午吃饭时她特意用一个饭盒,给她奶奶(我婆婆)留了一盒饭。吃完午饭一点钟了,正是午休时间,我对女儿说:"这会你休息,我去给你奶奶送吧。‘’女儿执意不肯,她说她马上要离开家了,要去看看奶奶,和奶奶待一会。她匆匆穿好衣服,就下楼送饭去了。
四.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现在的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孩子的人格方面的教育不太重视,导致多数孩子不懂感恩,没有爱心,也没有孝心。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考试成绩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他们就满意,至于其他方面做得怎么样,他们并不在乎。孩子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给家庭增光添彩,至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他人有爱心,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这些并不重要,长此以往孩子就成了一个自私、霸道、冷漠无情、不懂感恩、没有孝心的人。
泰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丕汉是轰动全国的侦破大案的忠臣,他不仅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山东大汉,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孝子,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条偏激的土政策: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律不得重用!他几乎“顽固”地坚持不与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交朋友!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孙云晓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首先要做到先管好自己,不要长期无条件地付出。偶然跟孩子索要一些爱,讲些小条件,也是合情合理的,是习惯养成的需要。”
2.“孝心重在细节。”要培养孩子对长辈的爱心、关怀、感激要从小开始。
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主动问候、回到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为下班的父母拿鞋、衣服等、父母下班回家主动问候,送上一杯水、尊重长辈,出门让长辈先行、主动做家务、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要耍小脾气等。
3.“用行动教孩子行动起来,把对父母感恩的心,把对父母的爱体现在每一次行动中。”有个妈妈姓周,她家里有一个规矩,家里做了好吃的东西,先让儿子给姥姥姥爷送一份,因为靠的比较近;每个月给爷爷奶奶汇款,去邮局都是带着儿子一块儿去,让儿子填单子办手续,还要在汇款单上写上祝福问候爷爷奶奶的话。久而久之,好习惯就养成了。这就证明了孔老夫子的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4.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如果家里有一个人特别勤劳,干活又麻利,经常嫌别人干得不好,不利落,于是只要有可能,索性就把家务活大包大揽了。懒人就这样被养育出来了,懒孩子一旦被培养出来,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对父母的辛劳缺乏观察力、理解力和同情心,父母若有管教和指责,他还可能会反感、顶嘴、强词夺理,这样的孩子当然难以具有感恩的心和良好的习惯。所以,父母可以在家中给孩子设一个劳动岗位,把习惯养成巧妙地融入在家务劳劳动中。”
5.“不要怕孩子闯祸。”给了劳动岗位,还要培养孩子的信心,不要怕孩子闯祸。孩子刚开始干家务活可能会出一点差错,也可能做得不够熟练。但是家长不要批评指责孩子,家长首先给孩子做好示范,教孩子如何做家务,时间久了,孩子就慢慢熟练了。
6.“抓好每一件小事。父母不仅要让孩子行动起来,还要加强监督,抓好每一件小事,这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原则。万事开头难,开了头的事情也要按部就班地抓下去,孩子的习惯才能形成,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广州市西关培正小学是通过儿歌的形式给孩子们提出要求的,例如,他们的“孝敬父母五要五不要”,内容很具体,琅琅上口,也容易让孩子记得住:
一要了解父母;二要亲近父母;三要关心父母;四要尊重父母;五要体贴父母;一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二不要惹父母生气;三不要顶撞父母;四不要独占独享;五不要攀比享受。
共勉!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一个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成长,业余时间喜欢读读书、写写文字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