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文体

本文是歌行体诗,歌行体是古体诗中的一种,从汉乐府诗歌发展而来,多为七言,行式自由,一般多叙事。这首诗叙说的就是美好季节中的痛苦故事。

背景

安使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到处奔波,后来到了,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丧乱

指安史之乱,它发生在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唐朝歌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叛乱。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他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结句

古典诗词很讲究结句高妙欣。欣赏结句的高超艺术是欣赏整个诗篇词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诗人对结句也就是诗的高潮处,特别着力经营,因而对此就应该分外留心,用心品味。有的诗画龙点睛,其接句正是达意之所在,传神之所在。体会结句可得通篇之精神。有的直抒其情,一看便知,本文就是这样。

逐句翻译略

本文我最喜欢的环节是:

朗读,品评人物形象。

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个故事,一个表现穷困和痛苦的故事,一个表现穷困诗人的高尚情怀的故事。这首诗是关于作者情怀的故事。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卷草破屋的狂风面前,他是一个无可奈何,心情愁苦的人。

在公然抱茅的顽童面前,他是一个万般无助,内心痛苦的人。

在床头无干的漏屋面前,他是一个湿寒交迫,心中悲苦的人。

在忧国忧民的思虑面前,他是一个胸怀博大、激情奔放,希望崇高的人。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