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独特的体验。比如当我听到那些千篇一律的音乐的时候,我的脑袋后面的一根神经总是感觉很难受。而当我看到别人写的无聊的文章的时候,我的胸口就开始忽冷忽热,有些生气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于音乐完全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的,而对于文章却是以参与者的角度去看的。
之前不久,我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尽管我的记忆不好,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从小学三年级时候开始我们需要写作文。而且要好七八百字。单时真的觉得很困难,但是心里面总是特别的严肃认真,总是写了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我觉得我对于作文的严肃认真是特别的。别的课程我感觉都是半玩半学的,但是作文我总是特别的紧张,因为感觉自己很没有实力。而且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看到别人的文章写的充满修辞,很多成语,谚语,格言都加在上面。但是我好像都不太知道。修辞也不会用。说出来真的让人很是失望。后来我灵机一动,在文章里面表达观点的时候,也来“引用”。但是我“引用”的是我自己编的话。只需要在这些话的前面加上“一位伟人说过”就好了。我清楚的记得,每次考试作文我都玩我的这个小聪明,因为我没有其他计谋可以实施了。那时候的心情我现在还可以立即重复,因为那种感觉负罪而且内心变得小心翼翼的心情已经经历了太多次了。后来我觉得总是写一位伟人让看我作文的老师会觉得这是在忽悠。于是我就加上我知道的伟人的名字,后面的话我还是看着文章意思编着写写。伟人我也知道的不多,所以难免重复。我记得我用了很多次但丁和鲁迅的名字。鲁迅我还知道,但是但丁我真的一无所知,甚至觉得这就不像人名,只是因为好记又响亮。现在想想真的有趣。
但那时我写的文章,我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满意。因为尽管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在我的缓慢进行下,语句还是很通顺的,关键感情也很真挚。思想深度也过得去。在我当前的写作经历中,我总是觉得角度有问题,所以很少写。傅佩荣最近写的《我的写作经验》一文中,他就说写文章要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希望这个想法能够被大家听得懂,最后就下笔轻盈了。我觉得事情也是这样的。但是他讲的比较简单。而对于一般的文章当然只要这样有个想法就好了。但是我觉得严肃的要求自己的话,文章下笔之前必须有较为清晰满意的态度。比如我写一个拾荒老人,我是被什么打动了,为什么要写。那一刻的动情是真的,但是我们在写之前必须要回忆并讨论当时和现在的我是怎么想的,什么态度,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的。大部分人只是去表象的第一层,第二次看。很急忙的写出来一些东西。没有经过深思。经过反省。这样是很坏的事情。我今天登新浪微博,看马未都发一篇1322还是多少的数字,后面跟一个作文名。东西名字起的还有点噱头,文章很短,事情也很有趣,但是完全不怎么想事情。不动他的脑子。我看了有点火还给他了一条评论。一看这样的文章,就知道作者活的很平凡。实在没有意思。
你写文章的动机是什么,能不能表达你所想要表达的。如果你说你就像表达我很有钱,那这样的文章实在好写。但是越复杂的感情,越深邃的思想,就越难在文章里表达,就越需要你想清楚。有时候难以表达只是因为你的思想没有想清楚,或者你想清楚了,但是你觉得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平凡而没有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必要。
现在看很多作家的文章,我逐渐知道了并不是文章最重要的不是辞藻,而是作者的个人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