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杰 /文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公元1709年,元度1岁。
是年,其父董思凝,奉命视学三楚,陛辞日,上温谕遣行,“尔居官好,朕所深悉,前去做好官”(董思凝《墓志铭》)。
是年,元度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他的母亲沈氏,吴兴人。卷一《送沈仕云之官山东》:“我出自吴兴,君祖我舅氏。”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元度9岁。
幼年在宣镇读书。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公元1718年,元度10岁。
幼年在宣镇读书。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公元1719年,元度11岁
幼年在宣镇读书。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公元1720年,元度12岁
幼年在宣镇读书。
康熙六十年辛丑,公元1721年,元度13岁
在宣镇读书。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公元1722年,元度14岁。
在宣镇读书。
是年冬,元度之父董思凝,任口北道参议。
雍正元年癸卯,公元1723年,元度15岁。
是年,到济南府学读书,为增广生。
十月,其父董思凝卒。“君以雍正元年(1723)十月丁卯卒宣化府道署正寝,距其生康熙二年(1663)十月癸亥,得年六十有一。元配,德州萧淑人,卒。继配,海丰王叔人,卒。继配,长洲范淑人,卒。继配,长洲沈淑人。前三淑人,皆未举丈夫子。沈夫人乃有三子:元赓,国子生,娶于范,前范夫人侄女也;元度,增广生,娶于张;元亮,娶于郑,继娶于张。女三人:萧夫人出一,适王深仁。沈夫人出二,一未字卒;一适郑枞。孙四人,孙女一人”(董思凝《墓志铭》)。
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元度16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三年己巳,公元1725年,元度17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四年丙午,公元1726年,元度18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元度19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六年戊申,公元1728年,元度20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第一次参加会试。
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元度21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元度22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九年辛亥,公元1731年,元度23岁。
在济南府学读书。
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年,元度24岁。
雍正十一年癸丑,公元1733年,元度25岁。
癸丑(雍正十一年)再至宣镇,寓王氏北园柿叶霜红可爱。
吾家旧藏太常仿巨然山水画轴,余癸丑旅食京师,为得天司寇购去。
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元度26岁。
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元度27岁。
是年“乙卯(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壬辰,其孤元赓兄弟将奉君之柩,与其前三淑人,合葬于邑西南锅培口之新域”(董思凝《墓志铭》)。
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元度28岁。
注济南。
乾隆二年丁巳,公元1737年,元度29岁。
住济南。
乾隆十二年丁卯,公元1747年,元度39岁。
是年,乡试举人。
董曲江前辈言,乾隆丁卯乡试,寓济南一僧寺,梦至一处,见老树下,破屋一间,欹斜欲圮,一女子靓装坐户内,红愁绿惨,摧抑可怜,疑误入人内室,止不敢进。女人忽向之遥拜,泪涔涔沾衣袂,终无一言,心悸而寤。越数夕,梦复然,女子颜色益戚,叩头至百,余欲逼问之,悠又醒。疑不能明,以告同寓,亦莫解。一日,散步寺园,见庑下有故柩,已将朽。忽仰视其树,则宛然梦中所见也。询之,寺僧云,是某官爱妾,寄停于是,约来取,至今数十年,寂无音问。又不敢移瘞,旁皇无计者久矣。曲江豁然心悟,故与历城令相善,乃醵金市地半亩,告于官而迁葬之。录纪昀《槐西杂志》。(摘自民国《续修平原县志·杂志》)
乾隆十三年戊辰,公元1748年,元度40岁。
闲居济南。
乾隆十四年己巳,公元1749年,元度41岁。
闲居济南。
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元度42岁。
闲居济南。
乾隆十六年辛未,公元1751年,元度43岁。
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1752年,元度44岁。
三月,殿试进士。
是年“南野与献县纪昀、平原董元度、历城周永年等山左名流20余人在泰山结‘海岱诗社’皆推坤厚为首”(摘自宋弼《山左诗抄续抄》)。
是年秋,董元度任翰林院庶吉士,作《将欲东归咏怀》诗曰:“名刺空余前进士,头衔应属谪仙人。”工余赋诗9首。
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元度45岁。
任翰林院庶吉士。
是年春,作《观察西园王丈邀主潞河书院即席感赋》,应邀任潞河书院主讲,穿梭于翰林院与潞河书院之间。
是年冬,游泰山。又寄居在故园兄弟家,与侄儿承基闲话。
乾隆十九年甲戌,公元1754年,元度46岁。
是年秋,游邯郸,作《黄粱梦镇谒卢生祠》《小除日立春》。
乾隆二十年乙亥,公元1755年,元度47岁。
三月,庶常馆散馆,任江西安远县知县。.携眷属自京都乘船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历经长途航行,十月初,到达安远。十月八日持诏书赴赣州府,换新符;廿三日,自赣州乘舟启行,接着作《登滕王阁》《重过十八滩》,边走边游边赋诗。十一月初,正式到职。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756年,元度48岁。
是年夏秋之交,被罢官。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757年,元度49岁。
是年春,董元度参加的卢见曾在红桥举行“修禊”活动。
卢见曾为保存山东乡邦文献,决定编选《国朝山左诗钞》,“窃不自揆,属同里宋蒙泉弼、平原董曲江元度及诸同人遍搜昭代之诗,上自名公巨卿,下及隐逸方外,莫不毕载。厘为六十卷,每人各附小传,具列乡里出处,间缀名流评骘,备一代之诗史,以昭我圣朝风雅之盛在。”用保存山东诗歌文献的方式,显示清代诗歌繁荣。这项工作始于乾隆十八年仲春,成于乾隆二十三年仲秋,历时五载,选山东籍诗人620余家,得诗5900余首,总计60卷。卢见曾主要聘请宋弼、董元度担任整理的主要工作。对于这项编纂山东诗人诗集的大工程,惠栋也参加校订。“《山左诗钞》,卢雅雨先生主之……其间参订若纪晓岚、惠定宇、王兰泉、严冬友诸先生,皆天下闻人。又借书于黄昆圃、马秋玉两先生,阅五年而成书,宜为巨观,非后来所能及。”(曹江红,女,196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是年秋,离开安远县。到达扬州市,寄居在卢见曾官署。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758年,元度50岁。
寒食节,造访清江大尹,行政长官野溪热情招待,署中覌剧二日”并作《舟发临江却寄野溪丈》六首。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759年,元度51岁。
《余罢官后栖迟江西几一年好事者竞传已死楚中矣同人咸为嗟惜入都后为余道其事戏作诗纪之》曰:“海外讹言莫浪惊,东坡此日是余生。嘶风马过判车笠,话雨灯残感弟兄。”,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760年,元度52岁。
是年季秋,作王时敏《苍岩晚翠·后跋四》,〔钤印〕董曲江、度印、寄庐、云亭老稗官、旧雨草堂。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公元1761年,元度53岁。
作《安陆知府封公墓志铭》。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公元1762年,元度54岁。
高宗第三次南巡江浙。
乾隆二十八年癸末,公元1763年,元度55岁。
年初,在南昌。元度55岁。《再至会城寓楼独居即事》诗曰:“妻孥烟水外,八口正浮家。”
是年“挈眷之西江路,经杭州逗留三日,玉笥师招游西湖侍谈竟日,抵暮而散。”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公元1764年,元度56岁。
乾隆三十年乙酉,公元1765年,元度57岁。
是年春,应州刺史陶悔轩之邀,到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考察,历时一年,赋诗12首。
是年冬,董元度题“恭惠斋芳”木匾,署名“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改知安远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五次。”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公元1766年,元度58岁。
作《丙戌生日放歌》曰:“流光荏苒马加齿,五十八年穷不死。买山无计可归耕,合署头衔老荡子。”自叹为“老荡子”。这是被罢官后的无奈之举,也是诗人性格使然。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公元1767年,元度59岁。
是年,元度游荡到达山东东昌府(今聊城市),适逢同年胡德琳任东昌知府,度《题太守胡公觞白图》诗曰:“使君当代文章伯,早饮香名推巨擘。历亭追和杜陵翁,又向任城觞太白。”胡公,清藏书家,爱诗歌。度与胡公,赋诗唱和,过从甚密。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公元1768年,元度60岁。
元度对《周易》有研究,《题秋林讲易图》诗曰:“鸿濛启图书,元机泄象彖。秦火讵能焚,十翼宜尼传。”他认为“十翼宜尼传”。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公元1769年,元度61岁。
作《家中买宅既成写怀六首》诗曰;:“冷宦生涯荡子身,故乡初受一廛新。自怜豁齿童头叟,也作求田问舍人。”“草堂资半出太守胡公之惠。”
是年,元度应聘主讲东昌府学。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元度62 岁。
夏五,邓汝勤作《旧雨草堂诗·序》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公元1771年,元度63 岁。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元度64 岁。
“乾隆三十七年(1772),颁布政绩天下图书的诏令,为创修《四库全书》之始,至四十年告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创举。”(上海人民出版社 断代史《清史·大事年表》)
作《书局写怀》《奉檄贡院校书赋呈同事诸君得六绝句》(注文)记述:“向余从事《山左诗抄》之役,诸集强半,曾经校阅,迄今十七年矣。”元度重新参加工作,主讲东昌府学。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公元1773年,元度65 岁。
任东昌府学教授。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公元1774年,元度66 岁。
任东昌府学教授。
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1775年,元度67 岁。
任东昌府学教授。
乾隆四十一年甲申,公元1776年,元度68 岁。
任东昌府学教授。
是年春患薄病,失去工作。
乾隆四十二念年丁酉,公元1777年,元度69 岁。
是年冬,与申发祥、万廷之在济南府商榷文事,确定出版《旧雨草堂诗》。申发祥出薪俸为刻书之费;万廷之校对文字,五阅月而工竣。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公元1778年,元度70岁。
是年春,应聘主讲保定莲花书院。
万廷之为《旧雨草堂诗》作《后序》。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公元1787年,元度79岁(周岁78)。
董元度墓志铭至今无发现,他逝世时间无确切记载。1993年《平原县志·人物》:董元度,1787年,卒。葬于邑西南锅培口村南董氏墓地。
注:王昶曾云:“乾隆五十五年(1790)冬天,我因进京见皇上路过保定,看他(元度)已精神疲倦,颓然老了”该记述出处不详,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