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忙完一个大接待,周五自行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老公去上班,自己窝在家里直睡到日上三竿,爬起来简单梳洗打扮,约了按摩店美女,十点半不见不散。
精油开背,胸腺按摩,一个多小时理疗享受,整个人感觉越发想睡个回笼好觉,也不亏了这个难得调休的小假。
不过一想想,难得在家一次,怎么着也得整两个小菜犒劳老公。
一想起老公回到家美滋滋享受的小模样,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
突发奇香,居然想要吃肉皮。
呵呵!这可是我养颜护肤的秘密,每次逛超市,只要看到冷鲜冰柜里有,我都会全部囊裹,不仅我喜欢吃,老爸也喜欢,收拾干净用高压锅煮出来——无论是凉调或热炒,都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美食啊。
今天我想吃的,却是另一种:萝卜椒子酱——徐州地区一种非常平民化的特色菜,应该读音:jiǎo zǐ jiàng。
此菜既可当饭,也可下菜。记忆中每年冬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炖上一大盆,可以吃上好多天。
每次吃的时候挖上半盘,上锅一热,艳丽的辣椒油就着香喷喷的白米饭,要多下饭有多下饭。
这个菜刚开始做出来,味道平平,越是热的时间长,味道越是醇香,像极了农家大席滋味。
这个菜的滋味和牛油大白菜一样一直深深的留存在我记忆深处。
牛油白菜,其实就是农村市场上售卖的杂碎牛肉炖上地里产的大白菜,宽细粉,木材地锅炖出来,在寒冷冬天扒上一大碗,一定会俘获你饥肠辘辘的脾胃 。
牛杂碎,听家里大人说是罐头厂富裕产品,肉不多,油却很醇厚。
因为价格低廉,味道极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更是以其独特的滋味留在那一代人记忆里。
去年冬天,早在市里定居的大哥打来电话,点名要买一些这个吃吃,把老家的四哥颇难为了一番——要牛肉好买,牛杂碎也有,可是那种带着牛油的,罐头厂特色的还真买不到了!
电话里大哥颇惆怅了好久!此时的我想吃想做椒子酱的冲动,其实也是这种情节啊!
记忆中的怀旧感,总会隔三差五的冒出来,或许这就是老了的缘故吧!
椒子酱很家常,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购,几乎每个徐州人家都会做、都常吃,尤其是在冬季。
主料无外乎:肉皮,萝卜,辣椒,黄豆,当然如果想创新,食材也可以根据季节和爱好改变。
冰箱里还剩一块小冬瓜,周末回老家的收获,吃腻了冬瓜虾皮,冬瓜排骨……打算换个吃法——椒子酱的素材,我打算用冬瓜换下萝卜块。
11点多超市,冷鲜柜依然充盈,五花肉、后腿肉,大排骨……只要口袋里有钱,要什么都有啊!,寻摸半天,问了卖肉师傅才看到柜子一角,一大盒碎钉似的肉皮。
“哈哈!才四块五毛钱”。
红烧一份,清煮一份,剩下的全都做成椒子酱,能吃上好几顿。
满满的胶原蛋白比起那些昂贵的化妆品,阿胶糕、燕窝盏……这才是我等平民百姓最好的大餐。
回到家换上衣服,系上围裙,三尺灶台的忙碌,不过是为男人为自己做一顿平平常常的饭。
猪皮切丁,冬瓜切段,黄豆泡发,花生米油亮,在热锅油气中升腾的,是一顿饭菜的繁忙。
曾几何时,我忙忙碌碌,不屑于菜米油盐的琐碎,而今天,我从从容容站在厨房,操起铁铲和刀具,叮叮咚咚的声响在我耳边成了最美的故事。
用开水煮烫的肉皮即除去血腥味又煮去了多余的油汤,清水反复搓洗,全然淡去了生肉的味道。
点油烧热,放白糖融化,焦糖的奇香在鼻尖弥漫开来——做红烧肉的节奏?非也,不过是一碗碎肉皮,我却突发奇想,红烧肉皮是不是比肉还香。
油的香,糖的甜,裹在弹性十足的肉皮上,挑上一口放进嘴里,滚烫,掩饰不住QQ弹的劲道,囫囵吞进嘴里,居然没偿出味道——猪八戒吃人参果的狼狈样。
重新夹上一筷子,迫不及待送进嘴里,一股奇异的感觉在唇齿间弥漫开来,真不枉我,一顿辛苦的劳作。
我想象着男人如我一般,惬意的迷上眼睛,享受老婆我,做出饭菜的香甜。
呵呵!有人愿意做,有人爱着吃,这才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啊!
烧热老油,炸香葱花,肉皮红烧,豆子煮熟,一股脑放进冬瓜段,油盐酱醋一锅炖……
燃气滋滋,热锅咕咕,厨房里风景永远弥漫升腾生活的气息。
就如同狗血的生活, 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谁能知道谁最终的结果……好在每个人都会有终点,那个狭小的骨灰盒是不是像这口大碗,盛下了时间长短,岁月峥嵘。
无论是甜的,酸的,苦的,辣的日子,全都混成一盘,成就了一顿饭,果肚填腹,这已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