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天,谈的是同一话题:你有存款吗?
但无非就是两个答案:有和没有。
这个岁数,有的行业大佬资产可绕地球两圈,而有的同伴不仅无法用自己的钞票与地球比肩,还天天被自转和公转绕的晕头转向。
我问的第一个人是我的闺蜜。她比我早两年上班,开始做的是旅游行业。两个月前刚刚辞职,转行做了电商运营。她说,一开始挣得不多,保证存每月存1000元。如果这个月万不得已非要用这笔钱再拿出来。奇怪的是每次总能碰上点需要用钱的地方,这一千块钱从来没有完全的存入。就这样,零零碎碎的存了一年多,有了一万块钱。这不又赶上转行找工作,找工作就够不容易了再加上是转行,这段没工作的日子又把和点小积蓄给消耗的不剩下什么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她现在也是一个没有存款的人。
那一万块钱怎么就消耗这么快呢?她在北京上班,之前的工作管住宿。辞职后,自己和朋友在通州租了房子,一交就是一个季度的。加上这段没有立刻有工作衔接,就颇有一点儿“坐吃山空”的意思了。不管怎么说,她还是能够存下来一点,没有完全月光就已经很正能量了。
第二个朋友和我一样是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做了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电商运营。他的工资和我差不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花的剩下个几百吧,其实就是不存。主要是和女朋友异地恋,每个月行程开销和约会开销就将近占用了一半多。剩下的给自己填补点,幸好是公司管住宿,省下了一个大头儿。刚毕业工资少我很理解,因为我自己也剩不下什么。
第三个朋友就有点浪漫了。她和我一样也是应届毕业生,只不过工作了几个月后就裸辞了。因为她的心目中还是有诗和远方,并不想拘泥在枯燥的工作岗位上。因为她是在深圳工作,薪水比我们高了一半。即使是拿着我两倍的工资她还是没有存下来,她说:存钱?不存在的。离职的时候,公司给她发了9000元的工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连毛都看不到了。
这我也能理解,深圳挣得多消费也高嘛。她对朋友也很大方,每次去酒吧总是抢着付钱,再低的消费也得1000元了。于是我对她说,那去深圳找你玩怎么也得带上一万吧,不然都施展不开!
再说说我自己和男朋友吧。我们在天津上班,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每月有15000左右。作为“津漂”,其实我觉得不少了。然而呢,我俩还是没有什么存款。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一大部分原因是超前消费惹的祸。现在的花呗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花呗了,虽然它不能帮我还钱,但是可以帮我花钱啊!特别是“花呗优先付款”,我俩出门绝大部分用的是花呗。这就导致看似银行卡余额不少,还款日一到马上清了笔账。直到前不久,把第一付款方式更改成了余额。这样,抑制了消费也不用每个月,还款就支出了一大笔的费用。
花呗其实就是信用卡的一种,会使人在没有刷爆之前享受着消费的快感。
那我们都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呢?经过仔细的翻看账单,其实我们也没有买过什么贵重物品。大多都是零碎的小钱转换出来的,这方面我也和闺蜜聊过。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午休时候逛一下小店儿花不了多少钱。但其实十几块钱的小物件经过好多个的累计就变成了账单,这些东西它是生活必需品吗?其实不是。
我和男朋友的零碎大多花在了“吃”的上面,比如:饮料、零食。账单就是我俩恋爱一年半长胖20斤的铁证!此时需要想入非非一下:如果能够管住嘴,少剁手,既存了小金库也瘦了身......我相信一定是可以的做到的。
存钱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大学时候,我的导员的薪水不高。他除去孩子的开支和生活的开支还要担负着房贷。所以,基本上是很难存下钱的。上班后,我上司在发了工资后的第二天就开始计算孩子、媳妇儿、房贷等等,计划着自己零花钱每天有多少。这些成家立业的人都没有进阶成储蓄者,更别提我们这些还在贪玩阶段的未婚族。
唉,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
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提倡“副业刚需”了。
那么,我还是想问问大家 : 作为90后的未婚上班族,你有存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