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养生,而养生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2022年7月16日起,虎年的三伏天咆哮而至,大概是因为在虎年,所以今年的三伏格外霸道,开启了为期40天的超长规格,各地开启了“桑拿模式”和“烤盘模式”。
“三伏”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入伏时间不定,按农历计算,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进入三伏,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庚”是天干数字,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
俗话说“三伏养一夏。”三伏天的“难熬”不仅仅是天气热、湿度大,而且也是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各种疾病扎堆的时候。因为天热,人就更喜冰、喜寒。而中医认为“百病从寒起。”伏天虽热,如果不注意防寒,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如新陈代谢缓慢,汗排不出,腹泻胃疼,四肢冰冷等。
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表现出来,潜伏在体内,在秋冬出来肆意妄为。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中医认为,养生应该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三伏天养“养热”有助于温补阳气,到秋冬天就不容易受寒。
1、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而血管受冷冷缩,反而降低了代谢的速度。而喝热茶热饮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不宜超过60度。
2、食热食
热食是指属性温热的食物,如姜、羊肉等。食热食有助于温热散寒,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但需注意,有牙痛、上火、发烧发炎、燥热体质的人应少食。
3、洗热水
洗热水澡会使身体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身体散热。水温30度左右最为适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身体,帮助身体排汗降温。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城代谢。水温42度到45度,以温暖舒适为宜。
5、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灸适量的出汗,体内的寒湿也随之排出。施灸后喝一些温热的薄荷水,身体会感到无比的清爽。
6、适当出汗
夏季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最重要的出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身体的热适应,提高人体的调节体温功能,防止中暑。
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