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怎么什么都管?”、“老张,我都快成你的木偶了,干脆你拿根绳儿牵着我走得了!”、“妈,这事你必须得听我的,都说多少回了,那一准儿骗人的” ......生活里常听到这些话。有的话是说给你听的,有的话是你说给人听的。总之,话里除了不满、抗拒、委屈外,仔细咂摸,居然有那么难以言喻的无耐。
真的无耐吗?真的无耐。有人管这叫家长作风。
张子(me) 常说:“我们中国人--大多指的是中国男人,大概只有学龄前的一段时间好像才是为自己而活着。以后不管是上学、高考、工作、婚姻、孩子等等,仿佛难以看到自已傲骄地光辉形像。别告诉我你结婚那天很帅,很傲骄。想想房子、车子、丈母娘......你再跟我顶嘴。
既然我们不傲骄,既然我们都在在意自身之外某某和种种,那么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全感就不会是孤然而立的,定是和那某某种种相牵连的。这是情愫,更多是无耐。人生而得之,而去难舍之。
这种安全感,伴我们一生。从出生时,焦急地寻找着乳头,到高考前的早晨 ,反复地检查着准考证,或是递上标书时,脑海里还在回放的那几个数字......太多我们在乎的某某和种种,以致于我们战战惊惊,如履薄冰。这种安全感的缺乏,也许就来自于童年的某次饥饿,抑或是某场大病。你都不一定能记起。但之后,逐渐地我们的眼就瞪得大大,手攥得紧紧,大脑的触角总想抓紧一切。
于是乎,家长作风,风起云涌。再没人可以牵住这野马的缰绳。
我总想,这家长的作风,或许只是一只受过伤小鸟,只想用这微末的翅膀,守住他不能失去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