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既然来世走一遭,活着就要轰轰烈烈;有人说不要平庸,要去创一番天地;有人则甘愿在角落里静守生活平淡。
也许你是职场精英,在岗位上愈出愈勇,勇攀事业高峰。
也许你自主创业,吃得苦中苦,不怕失败,终于闯出一片天,结局如你所愿,收入颇丰。
也许你在现实里闲情逸致,寻求另外的理想,做起了第二职业,成了斜杠青年。
总之,你的前程似锦,衣食无忧。
在繁华的人世间,总有一群落寞的,甘愿平淡的人群,他们是生活的平庸者,拿一份微薄的工资,过着拮据的生活 。
小刘,年后迈入三十岁门槛了,却在一家单位里做着保安的工作,拿着3000元的工资,往往是快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兜里的钱也空了。
小刘在城市里打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老家的父母每次打电话来催小刘的婚事。小刘便一副没好气的样子:我这德性谁愿意嫁给我呀。
老家父母给他找了一个对象,可是他看不上人家,嫌人家姑娘土,可是城里的姑娘谁搭理他呢?
所以他的婚事也一直搁着,每每看别人都出双入对,在小刘心中就像有根刺,刺得他午夜醒来,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一个大龄农村小伙子,没钱没文化没技术,是真真实实的一无所有,现实社会这么物质,谁找对象不问你家里有房子有车子?
当然,这不怪姑娘们现实势利,空手想在城里买房,这辈子是天方夜谭的事,哪位姑娘不想嫁给有房子的男人,起码余生少吃苦几十年,不做现实的房奴。
小刘一想到这里,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
在城里想找个心爱的姑娘,生根落脚恐怕是不可能了。
可老家也不想回去,就这样耗着,眼看年关将近,又要挤火车一年一次的回家团聚了。
家里老人眼巴巴看着儿子回家,早日找个媳妇生个崽子过日子,好给刘家传宗接代。
老家的邻居李大婶爱给别人说媒,哪家姑娘大了该嫁人了,哪家小伙子该娶媳妇了,她心里早打好了小九九,农村做媒赚不了多少钱,无非是请喝几天喜酒,外送一二十斤猪肉,客气的送二瓶好点的酒,算是谢媒礼物了。
李大婶瞅准小刘回家的空档,早就跟小刘的父母约好给他介绍邻村的一个24岁姑娘。
这姑娘姓林,因家境贫寒,只幼丧父,兄弟姐妹四人靠母亲一人拉扯大,她作为家中长女,小学只读了二年就辍学在家,替母亲一起分担养家的责任,当年最小的妹妹只有二岁,小林割猪草把妹妹捆在背上,就这样度过她的童年少年时光。
等二个弟弟和小妹相继上学后,小林到广州打工,舍不得吃穿,一分一毫省下来寄给弟妹们读书,一个弟弟争气考上了大学,一个中学毕业后进厂里打工,妹妹也上了城里的高中。
小林已四年没回家过年了,这次母亲催的紧,让她务必回家一趟,家里替她介绍了对象。
24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剩女了,也难怪母亲着急,这次李大婶过来说媒,母亲一口答应。
两个人见了面,谈不上什么喜欢不喜欢,反正就是那回事,在双方父母催促下,匆匆把婚事定下来。
小刘和小林,走得农村普遍青年男女的结婚生孩子的生活途径,以后的生活还是未知数,和父辈们一样,结婚生子,平淡地过日子,收起之前的种种的所谓理想。
性格合得来的,有幸婚后和和睦睦、勤勤恳恳把家打理好;性格不合的,免不了三日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为了日常琐碎,为了家庭收入开支。
但愿他们是有幸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