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去参加了一个优秀父母的课程培训,学到了一个概念“完整的世界”。大概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物、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所谓的完整的世界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换的。
有时对于一件事,大多数人可能只看到了它的阴暗面,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可能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正过来看,会更明白;正过来看,黑色见白;正过来看,希望可以找回来;正过来看,预见美好的未来。
物质本身没有好坏,物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用法;
事情本身也没有好坏,事情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看法。
对同一人、事、物,我们要看到它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并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客观存在,它是有生命甚至是有灵魂的。它不仅仅由那些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更重要的是它是由无数的有生命、有灵魂的人构成。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就像我们经常听到对生活打的一个比方,其实对待这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她笑,她便对你笑!
02
这个世界可以创造奇迹:它总是能够向我们证明我们是对的,即便是在我们事实上错得离谱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不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好像“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好像“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似的”那样继续发展着……
这很神奇吧?在这之前,我们的世界好像对于我们完全是无动于衷的;而在此之后呢,我们的世界却变得鲜活起来,好像对我们随时都有所反应。
这说的是:
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但是有些世界——我们自己的世界却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改变对待它的态度,我们的世界就会马上随之改变。
03
一念之差,两个世界呀!
在我们不知道注意力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扼杀我们注意力的三个大坑的时候,我们还依然会乐此不疲地莫名其妙看热闹,心急火燎随大流和操碎别人的心肝。一旦我们弄明白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就会不知觉地随时随地的提醒并约束自己把有限的注意力用于更有效的自我成长、真爱和做对社会有价值事情上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一先一后想进入一个小镇过新的生活,他们问了一位老者同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老者也问了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怎么样?”
第一个年轻人说“我们那里的人只做表面功夫,表面上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地对你好。我实在过不下去,所以想搬到你们这里。”
老者说:“我们这里的人更坏,我看你还是离开吧!”没办法,年轻人只好黯然离去。
第二个年轻人说:“我们那里的人真的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来。”
老者说:“你放心,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你们那里的人一样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温馨,也都很热心地愿意帮助别人,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
同样的城镇、同样的老者,为什么会在两个年轻人的视野中呈现出不同的世界?
你若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你若是个坏人,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自证预言”吧——一个心理学上的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会不自觉地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04
自证预言的力量很强大。
我们说压力太大对身体有害。其实真正有害的是我们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它才会真正损害我们的健康。也就是说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我们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至是致命的这种观念的组合。
观念是塑造我们世界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马虎对待。
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不是“我赢你输”就是“你赢我输”,所以他们也肯定的认为对方是因为想要赢而去伤害他自己,他们会觉得别人的胜利一定伴随着自己的失败。
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其实还存在“共赢”和“共输”的局面。他们会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创造共赢,至少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能看到共赢的人和只能看到输赢的人,二者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的。
在一个只有输赢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我们认为的贴着“坏人标签”的竞争者,而在共赢存在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
05
有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如此巨大,我们应该有所明白了吧?前面提到这个世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那么它肯定能感知到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也应该能够感知到它。
其实每个生命刚降临这个世界时都是一样的,每一个灵魂都应该是无善无恶的。笑来老师说:
不管是善还是恶,最终都由后天习得。每一个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与此同时还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尼采说: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你……
06
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反应,其实就是我们在他们身上的投影。
有时我们会猜测地认为别人会怎么想,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自己会那样想的缘故。
要想打破这种思维上的局限性,要想不让自己把已有的固定思维按到别人身上并将其合理化,就要去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
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很多时候是我么想得太多,反而对它产生了误解。
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友善、真诚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先按照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只有那样,我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向那个世界慢慢靠拢并最终活在那个世界里。
这何尝不是一种“活在未来”的方法呢?
07
不要抱怨你的研究生导师过度地盘剥让你们帮他们写书写论文却又不给Credit;不要抱怨公司老板让你一人兼做几个人的工作却不给你增加多少薪资;更不要去抱怨同事让你隔三差五地帮忙……
你首先想想,你做的事情能不能让自己成长,如果能,那其他都不是事儿。即便他们不善待他们自己的世界,而我们必须要善待我们自己的世界。
若能善待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反过来也会给我们足够的善待;若能宽容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反过来也会给我们足够的宽容;可以想象的是:若我们能认真地对待生活,那我们的世界也基本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