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小安 图|网络
1
阿佳,二十岁还不足,工作一年多了。
可想而知学历不高。
而且一个内向近乎于自闭的姑娘,学的幼师专业,做的行政,和人打交道的琐碎工作。
可想而知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兴趣所在。
阿佳的爱好是工作后才确定的,因为认识了珺。
珺就是父母口中那种很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本职工作得心应手,琴棋书画样样能行。
珺算是富养的女孩子,读书之余,父母带她参加过各种体验课,让她去看,去玩儿,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只要她说喜欢,玩得开心,就报名了,就配合接送了。
愿意学什么专业,愿意做什么工作,家里都随她。
阿佳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差,也是独生女。
但父母理念完全不一样。
阿佳说,小时候,她似乎没接触过什么所谓的兴趣班,唯一有一次,还在上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说她画画不错,建议回家让父母找个专业机构正经学起来。
她很兴奋跟父母说,得到了美术老师的肯定,怎么怎么的。
父母三观很合,异口同声说:学这个有什么用?
父母拒绝了阿佳老师的这个建议。
他们问阿佳:你知道外面学画画一节课多少钱吗?你知道真要学有所成总共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投入吗?你确定你不会半途而废坚持不下来而导致前期的学费和材料浪费吗?你将来能靠画画挣钱吃饭吗?
阿佳答不上来。她一个小孩子家家,怎么能考虑这么远的事情。
但小小的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是为了要有用的。而有用的意思,就是能靠这项技艺赚钱。
阿佳现在长大了,还是想学画画。
父母的道理已经在她心里根深蒂固,她省吃俭用,偷偷报了个班学PS,又可以用电脑画画,以后又能做美工工作赚钱。
为什么是偷偷呢?因为怕父母知道了说她是“浪费”。
2
周末,阳光灿烂,很不错的天气。
托管班有一堂跟其它教育机构合作的机器人相关体验课。报名参加的都是男孩子。
陪着来的家长们搬了小椅子在外面晒太阳聊天。
有个老师来给家长派宣传单,上面有课程安排和价格等,现场报名还有优惠。
家长们都答复:等孩子上完体验课看有没有兴趣。
老师走后,有一个妈妈放下单子,问大家:你们真要报吗?
另几个家长面面相觑,还是说问孩子。
这位妈妈“切”了一声,一脸不屑地说,孩子知道什么呀?只要有电脑就觉得好玩了(体验课有笔记本电脑安装小程序的,如果报名上课需要自带)。而且,说得天好地好的,其实没什么用啦,孩子也未必能靠这个提高什么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
其他人没说话。
有位爸爸看有点冷场,为缓解尴尬,顺着她说:我只是担心,我家小孩才一年级,不知道老师讲的会不会复杂听不懂?
这位妈妈又说:就是啊,不过是花钱让孩子玩啦,还这么贵。
孩子们陆陆续续兴奋地拿着自己在老师指导下调试过的智能小车出来了,用遥控器操作着比赛中。小狼跳着到我面前,妈妈妈妈,你看,我不用碰到它,手掌往前推它就会动哎……妈妈你帮我报名吧,老师说会教我们怎么拼装,怎么让它动,为什么能动呢……
其他几个大大小小的男孩子也蹦到各自分家长面前,吵着要报名。刚才那位妈妈的儿子也是。
这个妈妈,看上去很光鲜,质感很好的连衣裙,精致的淡妆,细跟的皮鞋,开着合资品牌的车来的。
她没有答应孩子现场报名的要求,只说回去再认真考虑考虑。孩子开始哭闹,她用和她气质不符的尖锐高声呵斥着孩子,往车里拉……
3
很多年前,我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没有私家车,线路也只有一趟公交。
早上上班还好,因为是起点站,基本都不太挤。但每天下班那个点,简直是被挤成照片的节奏。
有一次,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抱着一个小婴儿,从靠近前门的位置,嘴里不停地说着“借过一下借过一下”,在人挨人,连摔跤都完全倒不下去的车厢里,往后门移动要下车。
婴儿大概才几个月大,在父亲怀里,哭得撕心裂肺。
我和也是刚结婚还没小孩的同事站在一起,看着这一幕,听着婴儿的哭声,沉默不语。
又过了两站,同事突然像是对着自己发誓一样说:我绝不会让我的孩子这样挤,我要努力,在高峰期要么能打车,要么自己开车。
我心也是酸酸的。想了想,调侃到:你这意思是,有钱人才能生孩子咯?
她看我一眼:你别装了,其实和我想的一样吧?
孩子长大过得怎么样可以靠TA自己,我们在TA成年前能给什么样的生活,是为人父母该考虑的。
小明是山里孩子,到读高中才去县城住校。
不是想和同学攀比,只是小明觉得十几个人的宿舍实在太过吵闹。小心翼翼在给父亲的电话中提出,能不能跟同学一起合租套房子,小县城的两室一厅,独立房间分摊也就一百块一个月。
是会被拒绝的,小明不意外,只是有点失落。
就像晚自习后,校门口那几毛钱一个的大馒头,在父亲给的生活费里都不曾有预算进来,只能捂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快速穿过去回到宿舍喝凉水。
父母在外打工辛苦,小明知道。小明也知道父亲买彩票,赌博,据父亲自己说,还不是想赚次大的,好给他们兄妹俩更好的生活?
4
做父母的,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去摧毁自家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你怎么不拿别人家的父母和自己比比呢?
说有三种鸟,一种是知道自己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拼了命地先飞;一种是能咋的咋的,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还有一种,不仅笨,还懒,偏偏还不甘心,于是下个蛋,让下一代拼命飞。
这最后一种,就是很多不合格的父母。
用最基础的物资条件,或者最功利的理念,大言不惭、不那么努力、毫无愧疚养育了孩子,然后对孩子诸多要求,强势索取最大的回报,甚至“茹毛饮血”。
凡事有因才有果。
你若是真没有能力,孩子并不会怪你,只要你给TA快乐和关心TA的成长,只要你让TA看见过你的尽力和关爱,TA会依然爱你,无需你予取予求,TA会感恩你的养育并用心反哺于你。
这才是父母子女一场,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代,只要不是身有残或大病,连身边大多数同龄孩子普通生活水平都无法满足的父母,不是懒,就是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