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模型
如果能够悟透实相,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再担忧的了。人世如奉承、呵斥,如善、恶等也都是相对的概念,区分也没有那么绝对的样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生活在人世间,他人所畏惧的东西我们却不能不畏惧,否则就可能引起众怒。
可是也因为对于现实的认知与众人不一样,所以就好像自己有些不够合群一样。比如众人团聚在一起,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大家好像都找到了归属感,可自己却自己遗落下来,就好像自己是一个愚钝的人一样。而且在谈论事情的时候,好像众人都觉得看的很清楚明白,可是自己却感觉是混沌的状态,很多东西也不是表面所看的那么简单。我与他人感觉很不一样,其实是因为一直在感悟那本质的东西。
【三】应用
这一章老子是描述了他与众人的区别,这区别也是来源于他一直在感悟着道。所以对我的启发也正是自己一直在修行,想要了悟实相,这样自己也就是不会再有人生中的种种困扰了。自己修行的方向,也就是如第十六章描述的法门,是致虚极,守静笃。也是禅宗的无念无相无住,回归到本源领悟察觉现实的一切。这样自己就一直走在回归本性的方向上。
虽然个人与他人不一样,但是这种区别更多的是来源于内在的认知。在外的表现上,因为自己生活在众人间,所以也需要去注意不要触犯他人的忌讳,否则就是也会被他人所迁怒怨恨。所以在外的表现上,更多的可能就是圆融的生活着。这样自己知道自己一直走在什么方向上,这已经算是活得比较通透了。这样也是享受当下的自在与富足,因为是在回归本性,自己也可以更好的去顺道而行。也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活成它本来的样子,这种本来的样子来源于是清净本心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