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受者都必须心怀敬意地接受他得到的礼物,以及赠予他礼物的施者。这样接受的人,会将收到的礼物捧在光下,直到它们散发出光芒。尽管它们是从上往下流动的,但它们的光辉也会反过来落到施者身上。
这里的礼物,包含孩子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生命,以及生命中包含的特质。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应该不是不要剪发不要剪指甲,而是爱自己的肤色、发色、长相、性格,我所有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即“我完全的接受我自己”。
孩子必须一直都是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大。自以为大的孩子,他们一辈子都是小的。尽管自高自大,但仍然是小的。
一句话,永远做父母的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本身没有任何作为和创伤以及任何受苦的命运的情况下,将父母个人的幸福和权利当作自己的,那么他接受这份幸福和权利就没有问题,也不用付出代价。这也同样适用于当一个孩子为父母承担一些不好的事的情况。比如一个孩子为了他的父母承受了某种过错、责任或疾病。因为这些不好的事是属于父母个人的命运与尊严的,而当他们把它让给孩子时,它就有一股特别的力量和一份特别的福气。父母可以把这份福气给予孩子,而且孩子不必付出代价,因为他们已经付出过代价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父母给孩子积攒了福气,我们叫做祖荫,孩子享受这份福气不需要付出代价;如果孩子为父母做贡献,原本属于父母的福气就会有相应的量流向孩子。比如父母让孩子照料,父母是把夫妻给孩子,孩子老大不小了还让爷爷奶奶伺候,该孩子能做的事也不让孩子做,就是消耗孩子的福气。同样,过年给长辈磕头,就是长辈给晚辈发福气的时候。那些故事里的长辈给晚辈行礼,晚辈说“折煞我了”,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生命并不取决于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而且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去看我们的父母,而父母也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去看他们的孩子——带着敬畏。孩子看向父母,并穿越父母看向久远的过去,看向生命最初来临的地方。当他接受生命,那么他接受的生命不仅仅来自父母,也是从久远的地方传来的。因此所有的父母都是对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本就不存在更好的父母和更差的父母——存在的只有父母。
有一定的身心灵成长经验的人,都知道和父母连接的重要性,而这段让我们看到,和父母连结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接受父母去接受生命,这需要我们接受背后那些源头,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接受父母的层面,而对父母背后的祖先家族不接受,也是徒劳的。只去计算五十代,二的五十次方,就是两千两百五十亿人,而现在地球的人类总和才有多少呢?十几亿吧!所以轮回之快远超人的想象,佛家讲众生皆父母,接受祖先就是接受众生。我常常很好奇,一个接受生命、接受众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些人认为,如果他们这样接受父母,那么有些他们害怕的东西也会在自己身上出现,比如父母的特征、残缺或者过错。因此他们也拒绝父母好的一面,并没有全盘接受生命。他们当中很多人拒绝全盘接受父母,却在寻求着对这种缺失的补偿。他们去努力追求自我实现和明悟。这其实只是一种对还未被接受的父亲和还未被接受的母亲的隐秘的寻找。拒绝父母的人,也在拒绝自己,相应地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路上会感受到困难、盲目和空虚。
这段,我什么也不说,就是贴在这里作为镜子,时不常地照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