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授课班级:七年级1班
教学目标:
A类:
1、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的种类,清楚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比如:正整数、自然数、正分数、正小数、负数。包含关系:正整数与自然数,正分数和正小数,分数和小数。
B类:
1、分类的原则,有理数的分类,负数的含义
2、数轴的四要素:直线、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轴上数代表的“基数”和“序数”的性质
4、数轴上数的唯一性
C类:
1、加法的本质:集合的合并
2、减法的本质:集合的拆分
3、乘法的本质:拉伸变换
4、除法的本质:压缩变换
5、用数轴表示加减乘除法运算:平移变换和拉伸变换
6、加减乘除运算间的关系。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课前挑战:
1.整个小学阶段,你学习过哪些类型的数?请举例说明;
2.将小学学过的数分成两类,你会如何分?将两类分成一类可以吗?你能取个名字吗?
3.请将第1题中列举出来的“数”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来(直线上有无数个“点”,请将不同的“数”与不同的“点”对应起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4.数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吗?请举例说明;
5.数可以进行减法运算吗?请举例说明;
6.数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吗?请举例说明;
7.数可以进行除法运算吗?请举例说明;
8.以上四种运算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9.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典型问题分析:
挑战单1: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列举了小学学过的数,并没有下意识的将其分类。
挑战单2:有部分学生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分为正数和负数,但是却将0遗漏;有的学生按照定义来分,但分为了“整数和小数”或“整数、小数、分数”;还有的直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需要和学生讨论分类的关键原则:(1)确定分类范围(2)确定分类标准(3)保证不重不漏;只要学生的答案有道理即可。
挑战单3: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因此将例子中的各数看成直线上的一点,是可以的;在表示过程中:首先确保是一条直线,有部分学生画的是线段或射线;其次为了方便,需要规定正负数的分界点,即原点,这个基本上学生没有问题;再次是对于正方向规定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并同时规定统一的“单位长度”。学生对于正方向的规定可能有违日常,但只要其数轴上的数有统一性,也应该给予肯定,正方向的规定只是个“人为规定”而已;最后为了表示各数,需要确定单位长度,并在一条数轴上保持统一。
挑战单4-8,多数学生的举例为正整数类、正分数、正小数的运算,没有负数;含有负数(只有一个负数)的例子有的没加括号,有的计算错误,这里需要结合数轴分析算理,再拓展挑战判断关于负数运算的正误。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师:有位同学这样回答第一题,你认同吗?
生1:他举得例子我认同,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数他没有列举出来。比如:无理数。
师:那这位同学有没有列举全?
生2:全了,不过他的”复数“写错了,应该是”负数“。
师:那什么是负数呢?
生:就是-1,-2,生活中有地下室的电梯,气温在0℃以下的温度…
师:是的,负数代表着“相反意义的量“。
师:这位同学是这样列举的?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他在分类。
师:那你们知道分类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3:要确定分类的范围。
生4:要有分类标准。
师:还有吗?
生5:要分完,不能剩。
生6:还不能分重。
师:意思就是不重不漏。
生:对。
达成共识:
分类必须满足3个原则:(1)确定分类范围(2)确定分类标准(3)保证不重不漏。
师:那我们现在对小学学习的数进行分类,看看这位同学的。
生7:我不认同,除了自然数,还有分数呢。他不仅漏掉了很多数,而且分类的范围也缩小了。
师:那这位同学的呢?
生8:我不认同,“比0大和0的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分数“,没有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师:那这位同学的分类遵循不重不漏原则了吗?
生9:遵循了,分的挺好的,可是题目中只让分为2类,不让分3类。要是改个名字就好了。
师:那怎么改呢?
生:负数和”不是负数的“。
师:很好,简便一些,我们可以说它为”非负数“。即分为”负数“和”非负数“,那两类数可以合为一类吗?叫它什么呢?
生:数。
师:我们把我们小学学过的这些数叫做实数。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10:还可以分为“0和非零的数“、”正数和非正数“。
师:你们举一反三的很厉害。
达成共识:
师:那这位同学的分类你们认同吗?
生10:哦,我知道无理数,比如π。
师:是的,像π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它叫做”无理数“。所以实数也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达成共识:
生:“有理数“是不是那些有规律可言的数,而无理数就是无规律可循的,就像无限不循环小数一样。
师:这里需要跟大家普及一个数学小故事了。关于“有理数“这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有理数,原词是”rational number“,本意是”成比例的数“,但由于单词”rational “还有一层含义是”理性的“,因此被中国人错翻译为”有理数“,但实际上应该理解为”成比例的数“,为什么这样理解呢?看看这位同学的分类,我们再来讨论。
生11:我觉得应该还有分数。
生12:但是分数和小数互化呀!
生11:无线不循环小数怎么化成分数?
生12:我不知道,但是0.5这样的小数和分数
可以互化。
师:讨论了半天,那小数和分数那个范围更大一些。
生:小数,因为无线不循环小数不能用分数表示,否则我们就直接能计算出π了。
生13:我还有个疑问: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吗?
师:这个问题有人可以回答吗?
生:…
师:是这样的,假设
我们都知道他是
。怎么得到的呢?我们可以把这个循环小数的位数多写几位:0.3333333…,最难解决的就是后面的这一长串的数,怎么样可以构造一个数让它小数位后面也有同样的一长串?
生14:老师,将原数扩大10倍,可以变成3.3333333…,这样小数点后面和0.3333333…就一样了。
师:然后呢?
生:让他俩减一下。
师:好我们一起试着把刚才的过程通过列方程表示出来。
师:其他的无限循环小数大家也可以类比来试一试。既然无限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那实数这样分类可以吗?
生:可以。
师:如果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排除掉,我们分类的范围有变化吗?
生:从实数变成了有理数。
师:那怎么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呢?
生15:”负有理数“和”非负的有理数“。
生16:”正有理数“和”非正的有理数“。
生17:”0“和”非0的有理数“。
师:还有其他分类办法吗?
生18:老师,我觉得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因为除去”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余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师: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
师:是的,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这就是有理数的定义。那现在大家如何理解我们刚才讲的“有理数“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应该理解成”成比例的数“。
生:因为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分数就是分母不为1的分数。哦,原来是这样。
师:那分类完,大家有没有考虑,这些数能不能表示在一条直线上。
生:能。
师:看这位同学的表示,你认同吗?
生18:不认同。他的0怎么和
在一起呢?应该分开。
师:那应该放在哪?
生19:应该在正数和负数的分界处。
师:哪边是正数,哪边是负数?
生:我们可以规定。
师:是的,这里我们必须做出规定,一般我们把右边定为正方向。
生:所以这里的0就应该是0.1的左边。
生20:图上0到1的长度要比1到2的长度长。
师:这位同学想说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生:就是要统一两个点之间的长度。
师:是的,我们把它叫做单位长度,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数轴上,我们要确定统一的单位长度。
师:那现在我们给画了数的这条直线取个名字吧。
生:数轴,我们小学见过。
师:那画数轴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1)0点(2)正方向(3)统一的单位长度
师:那这位同学画的符合你们的要求吗?
生:他怎么画成线段了,应该是直线才行,因为-3和1的两边还有好多个数呢。
师:所以我们画数轴除了刚才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外“还要注意一点:需要画成直线,你的刻度不能画在两端。
达成共识:
数轴:(1)直线(2)原点(2)正方向(3)统一的单位长度
课堂练习:
请大家将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2,-1,3,0。
(学生板书,师生共纠错)
师:结合数轴,我们如何理解一个数的含义?比如5?
生21:从原点出发,向右走5格,就到了5的位置。
师:很棒,这位同学说出了5的两层含义,从原点出发,向右走5个单位长度,这里的“5“是数字5的“基数“性质,就到了第5个位置,这里的”5“代表着5的”序数性质“。那如果是-5呢?应该往那边走。
生:往左边走。
(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含义)
师:小学都学过哪些加法运算?
生:正数的。
师:那你认同这位同学的例子吗?
生22:这里的﹢3和-3我觉得是一个整体,应该加括号,
生:对,不加括号就没办法读这个算式了,必须得加,它代表的是负3。
师:那加法如何解释算理呢?
生23:加法可以看成是集合的合并,比如3+3可以看成是3个1与3个1相加,即6个1。
师:要是结合数轴如何解释3+3呢?
生24:从原点出发,向右走3个单位长度,到达3的位置;再向右走3个单位长度,到达6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大家发现他说的其实是在做什么变换?
生:平移变换。
师:既然是平移变换,那我们就要注意平移变换的3要素:起点,方向,平移距离。(师生其说)谁能试着解释一下(-3)+(-3)=-6这个算式。
生25:从原点出发,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3的位置,接着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6的位置。
师:很棒!那这个算式如何描述呢?
生26:从原点出发,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到达-1的位置,接着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到达3的位置。
师:都是加法,为什么一会向右,一会向左。
生:因为刚才加的是正数,现在加的是负数。
师:也就是加正数和加负数平移的方向不同?
生:加正数是向右平移,加负数是向左平移。
师:那减法如何解释呢?
生:可以看成是集合的拆分,也可以看成是平移变换。
师:谁能举个例子?并说明算理。
生27:比如:5-2=3,表示从原点出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到达5的位置,然后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最后到达3的位置。
师: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
师:那乘法的算理如何解释?
生28:比如2×3=6,可以看成是2个3相加,也可以看成是3个2相加。
师:那怎么用数轴解释算理?
生28:如果看成是3个2相加,就是从原点出发,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达2的位置,然后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达4的位置;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最后到达6的位置。也就是平移了3次。
师:很好,但是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不从连加的角度解释,还可以怎么解释?
生15:可以理解成2的3倍或者是3的2倍。
师:那这如何用数轴解释?
生:…
师:将2变成原来的3倍,像不像我们平时见的弹簧?
生:像。
师:是的。对于乘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拉伸变换“。谁能试着解释一下?
生16:从原点出发,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然后继续向右拉伸到原来的3倍,即6的位置。
师:很好,大家听出来一共拉伸了几次吗?
生:2次。
师:每一次拉伸需要注意什么地方吗?
生18:有的点是不动的。第一次拉伸,从原点开始,这个点不能动,得固定好,直接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第二次拉伸,仍然是原点不动,只将2这个点向右拉伸到原来的3倍,即到6的位置。
生:哦…
师:很厉害啊!我们得给他鼓掌!拉伸变换我们一定要注意固定点不动,拉伸的方向也要一致。
师:2的3倍,首先从原点出发,直接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即形成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2的线段,2*3即固定原点位置不动,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2的位置的线段向右拉长到原来线段长度的3倍,即6的位置。
谁再来解释一下3的2倍?
生12:首先从原点出发,直接向右拉伸到3的位置,即形成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3的线段,2*3即固定原点位置不动,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3的位置的线段向右拉长到原来线段长度的2倍,即6的位置。
师:那除法和乘法有关系吗?
生:互逆,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师:那如何解释除法的算理?比如6÷2=3。
生13:可以用“拉缩“变换。
生:什么?
师:叫“压缩变换”,跟乘法的”拉伸变换“合起来就是“伸缩变换”。
生14:首先从原点出发,直接向右拉伸到6的位置,即形成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6的线段,6÷2即固定原点位置不动,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6的位置的线段向左缩短到原来线段长度的一半,即3的位置。
师:那8÷2=4如何解释?
生18:首先从原点出发,直接向右拉伸到8的位置,即形成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8的线段,8÷2即固定原点位置不动,将起点在原点-终点在8的位置的线段向左缩短到原来线段长度的一半,即4的位置。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师:大家提出的下面这些问题已经被我们一起解决了:
现在来看看下面这些问题,我们挑一个问题讨论,剩下的请大家课后思考
生:“为什么0不能做被除数?”可以啊。他是不是写错了
师:是的,他想问的是“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
生13: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是0,所以0×5=0,0×6=0,如果0可以做除数,那么根据乘法和除法的互逆性,0÷0=5,0÷0=6,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所以0不可以做除数。
师:很棒,用运算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这个问题,好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实际上是从数轴的地方断开按照两节课上的,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开学第一次做挑战单,做的非常认真,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我们课后利用自习的时间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教学中,发现对于运算中“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的几个关键要素没有着重强调,没有点透变换的本质。这是需要下次上课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