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类,应该是个害怕孤独的物种,至少大部分人类是的。于是我们寻求陪伴。
群居生活,就是应运而生。群越聚越大,有了部落,又慢慢有了国家。
当我们群居时,即使你是独自的,但是你觉得身边有人,于是你觉得有安全感。
就像我,喜欢一个人待着,却不喜欢住在远郊。
我喜欢住在闹市,可以不需要交流,但是我需要看见人群。活着,这是一种证明。
我以前遇到一个同事,女孩子,26岁左右。她很喜欢热闹,从来不愿意一个人待着。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自己处于人群中,并且有交流。
实在无人交流,就养宠物,什么仓鼠啊,兔子啊,最后养了一只小型的狗。她觉得一个人在家里,太寂寞,太孤独,她需要陪伴。
我们的内心,有强烈的想和外界发生联系的愿望,无论以何种形式的。
而外界,却不一定时时都会愿意回应我们想要发生连接的信号。
我们,从小就处在一个需要陪伴的环境里。我们的出生,多半是父母为了他们可以有亲生的孩子陪伴。
我们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子,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需要陪伴。
我们的灵魂是孤独的,我们需要找到懂他的人,我们需要共鸣。
可是,真的能够让你觉得暖心的,舒服的陪伴,其实都应该是对方主动提出的陪伴,而不是你要求的陪伴。
主动来陪伴你的人,首先在心理上是认同你的人。认同你的思想,认同你的行为,和你在一起待着,是幸福的,至少是平静而自在的。
就比如老朋友,老姐妹,老兄弟,大家在一起,无所谓利益,无所谓需要有什么事情,只是想一起坐下来,喝喝茶,说说话。
所以,即使我们需要陪伴,也不要主动去要求,想去陪你的人,自是会不请自到。
02
可是,很多人,却是想不明白这个事情。总是会遇到很多的误会和失望。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亲子之间的陪伴。
小时候,如果父母有时间,有精力,自然会是主动的要求给你陪伴,即使你可能只是想自己看一会卡通片,他们也会在你身边坐着,甚至递吃递喝的。
而当他们真的忙起来,自顾不暇的时候,就是你要求一千遍,可他们分身乏术,无能为力,你也只能想着,“是不是他们不爱我了?”。
当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好像这个情节就反了过来。
我们工作很忙,社交很忙,小家庭很忙。于是我们主动选择回父母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待的时间越来越短。因为我们的世界父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那些整天想着要子女回家看看的父母,只能是哀叹,“娶了媳妇忘了娘”。
其实不过都是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选择无理投射而已。
再爱自己的子女,也得先解决自己的紧急问题,比如事业、工作、人际关系。没有好的生存关系,哪还有好的子女生活呢。
再爱自己的父母,也得先解决自己的其他社会责任。只有自己能够立足了,才能有能力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此情同此理,你是一个有魅力的父母,自然子女会有多主动看看你的举动。当他们很忙的时候,也就别觉着,看你,陪你才是最重要的了。
人生中,每一个阶段,总是有人生的重点,我们都需要陪伴,可是我们能陪伴的人数总是有上限的。
所以也就不要非去排什么位置了,好好的,自我陪伴吧。
好好的善待,那些主动陪伴你的人。毕竟互相的陪伴,才是陪伴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