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边,现在是野草闲开;过去衣冠来往的乌衣巷口,现在只有夕阳残照。原来那么关键的交通要道,现在已经十分荒凉,很长时间没人走了。“野草花”意味着荒凉,增添了冷清的气氛,“夕阳斜”意味着没落,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环境。先前的繁华感觉,遂被一扫而空。历史大浪淘沙,多少豪门权贵都被淘汰了。
这时候,诗人观察到了一个细致入微的点,也是很能打动人的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今天的金句。作者本来在感慨乌衣巷的没落,却出人意料地将视角转向乌衣巷上空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方向去辨认,昔日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过去多少有名有利有权的人,在这个时代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特别强调了今日乌衣巷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过去,这儿是王谢等豪门贵族的居住地;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普通百姓的住处。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习性,通过燕巢所在堂屋主人的变换,抒发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之感。
这首诗是我们读书时,朗朗上口的佳句,客观来说,确实超喜欢这首诗,真的很好,作者的角度很新颖,看似写了景,实则是咏史凭吊。我们从小就只知道诗好,也知道这首诗的译文,但是我从未跳脱来看待这首诗,假设我们现在以古建筑为素材让你写一篇名胜古迹,你会怎么写?
这个作文题目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的题目,试想你是怎么写的呢?我还记得有一个小朋友是这么写的,写了李冰陵,写了洛水的寺庙,写了钟鼎寺,写了三个地方,只写了四百多字,而且就是大概介绍了一下这些地方,读完后就像看了简版的景区介绍。
品完今天这首《乌衣巷》你是否觉得写景怎么可以这么轻描淡写又妙不可言,而咏史竟然可以这么自然而然又妙趣横生。用朱雀桥,乌衣巷,指代旧时富贵豪绅,这样用物指代的手法我们会不会呢?又会不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呢?用野草花就描写出此处的荒凉,落寞;用夕阳斜描写落没,两个景物就把所有现在的情况道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旧时”一词表明了以前的朱雀桥,乌衣巷,此词一出又清楚地对比了现在的此地是如何的荒凉,落没。仅一词就用对比的手法将诗的高度提到很高,“寻常”一词更是将诗的美妙升华到不可匹敌的高度。以前的王孙贵族,今日的寻常人家,直击人的内心。
从《乌衣巷》可以借鉴出刘禹锡在描写古建筑,如何指代,如何对比,如何反衬,又是如何升华的。如何让你觉得破败不堪的古建筑变成了可以自己述说属于它自己的故事。你是否觉得今天的《乌衣巷》又不一样了,你把它变成了一篇不朽的文章,从此以后每一首诗都会是一篇属于你自己的文章,学会跳脱思维去看待,你会发现书本告诉我们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021.1.20谭孝欢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