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发2011年3月16日)连日来,日本特大地震的灾情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地震海啸以及核问题引发的关注和思考越来越深入。有本省媒体就披露,海口居然一个避难所都没有 ,更别说其他市县了。人们不禁要问: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到哪里去?
笔者以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首先建设国际安全岛。(注:这是笔者率先提出的新概念,版权所有,欢迎使用)没有一个安全的岛屿,不会有旅游的广阔未来。当然,安全岛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而避难所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避难所建设,有的朋友会说,到公园等空旷地带吧。那是地震,海啸呢?我们不可能跑到万绿园去吧。而且一个避难所,不仅仅是场所,还有一定的可供人维持生存的食品和水。
在日本,所有城市各处都有大量避难所的配置。在整个仙台市就分布着约300个避难所,基本是当地的中小学学校及公园,因为所有学校在建造时都经过严格的抗震处理,在强震时不会轻易坍塌。此外,每一个避难所常年都会配备4000到6000人可短期消耗的食品及饮用水,这些食品和水会定期更新。
据了解,在中国,北京有32个避难所,南京有30个避难所,2008年上海才建第一个避难所。无论从避难所的数量还是规模,中国和日本都不可比。故此,受日本地震影响,中国民众对于社区公共避难所的配置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政府应该加大公共避难所建设的力度。
海南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先期只能立足自救,在做足自救上做好文章。而如何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确保在灾难来临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这是对我们政府执政能力和智慧的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