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微信来跟我说,今天喝了一泡特殊的某某茶。我回复:嗯,有某某味,啥啥香。
“真的是这样的味道,好神奇。”
真的是这样隔空就知道茶的味道,我也觉得很神奇。只是这种事情不常——有一些茶确实风格比较稳定,所以可以听到茶名就知道味道。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茶的风味变化多端,隔空鉴茶,也许只应该是一个传说。
很能理解学茶的同志们喝到一款新茶的兴奋和好学之情。然而,要求隔空鉴茶这种事遇得多了,便也有些心塞。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鉴茶虽说没有这么神圣,方法也不外乎“望闻问喝”了。而对一个茶,望不到,闻不到,在问我,喝不到的情况下,“鉴”从何说起?尤其对爱好茶的我来说,我喝不到,我也想喝呢,所以心塞呀。
遇到紧急情况,实在是需要鉴定而又时间有限距离遥远的情况下,要求拍照是会用到的方法。早先,只要看照片也能分辨出一个差不多。但是这两年却不行了。
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各种“新工艺”。新工艺的出现,让茶叶的外形、滋味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就变化多端的茶叶品质,如今更是百花齐放,让人应接不暇。更有甚者,很多非制茶师也开始投入到做茶里面,没有经过时间经验检验的茶直接进入市场,茶叶的标准原本就不容易界定,却是越来越让人难以捕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隔空鉴茶难度更大,所以心塞。
有人说,卖茶就得讲故事。
对于这个说法,我既赞同又否定。赞同的是,茶的背后确实有很多迷人的故事,值得广为流传。否定的是,很多人在讲故事的时候,竟然就越讲越偏了——玄乎、骇人……总而言之,伪科学的故事,听着心塞。而在这样的故事之下卖出来的茶,也有拿来鉴定的,心就更塞了。
茶叶在当今,早已不是用“饮品”就能概括的了。然而,我始终认为,它就是饮品,在市场上,它就该以这个身份存在。既然是饮品,是供人消费的商品,它的价格就跟品质有重要关系。
品质。
品质。
品质。
重要的要素说三遍。
无怪乎那么多人来找我鉴茶,甚至是隔空的。因为在所谓的故事之下,茶的品质如何,对于非专业的消费者来说,实在是难以判断。只是,既然购买了,为何还不相信呢?
评茶师的工作是很繁重的。往往我们为了选一款合适的茶叶,要跟供应厂家讨论沟通,要在几十款茶里作出选择。这样选出来的茶提供给消费者们,我们是很开心和自豪的。而如果这个鉴定的意义不大,只是为了满足某个人对那少数的一两斤茶的好奇心,这实在是一件心塞的事情。
喝茶无外乎好喝、社交、修养身心,除此以外的其他含义,就我个人来说,并不提倡。
隔空鉴茶,实在是强人所难,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