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简书写作的第66天。
这篇文章是前几天就已经写了,现在搬上简书。
上个月学习了007创始人覃杰老师的《10天打造个人品牌》的课程,
10天下来,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做个人品牌的具体方向。具体方向是:在平凡的打工生活中,选择3个标签来定义自己。并通过各种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10天的课程下来,几乎是纯干货。前面几节是从定位到起名的自身出发,发掘自己身上的金子部分。后面的几节开始说发挥的舞台选择,工具的运用。最后讲到写作这个宣传的方式。
相信还有很多能力不足的职场人和创业小白在学完10天的课后还是懵逼的。我在学完第一次的时候几乎懵逼,虽然作业照着做,最多是脑袋被开窍一点点。我大多数的顾虑是,我选择的这个到底是不是我最终实现的个人品牌。目前很多教程,都要求你需要垂类更垂类。多数的人中,垂类更垂类的人少之又少,我们都觉得我们平凡至极。例如,我喜欢习作,喜欢写自己的在新媒体运营中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些从课程中提炼出来的东西。东写一个话题西写一个话题,你最多觉得自己写作熟练了,其他的这些技能你也懂,但说专业,哪里比得上大咖。感觉只有那些大咖才是个人品牌的标杆,他们找到了他们的方向和领域,并为此深耕。而我们呢?可能只是在打工的浪潮中不断成为有经验的人罢了。
在写到这里时,我想起覃杰老师在写作那堂课中说道“写作就是倒逼自己保持思考的有效方式。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据说5%的人在思考,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这句话给了我今天的启示是,我自以为的不能个人品牌的错觉应该是“自以为自己在思考”的结果。为什么写作是倒逼?我此刻就在写作。我从未认真写过关于个人品牌的文章,一直是在脑子里遇到挫折就停下来,那我的思考便由此停止,等到下一个课程告诉你需要建立品牌意识时,你的大脑又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方向--做法。
当我今天静下心写个人品牌课的复盘时,我又有了新的思路。
这就是写作倒逼自己保持思考的作用。
先说下定位问题。品牌名字不好可以稍微修改,做的方式不对可以修改,但定位错了,一切需要重来。个人品牌课上,说道给自己贴标签,然后删除最后剩3个。再说按照用户视角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
我定下来的标签是:写作、管理、运营、知心朋友。
其中,写作目前已经积累了8万字练习,逐渐的已经希望通过写作在加强写作技巧或者是站在用户视角写新媒体文章这类,今年打算投稿一些知名大号。
管理和运营,是自己喜欢的领域,实际上,管理和运营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接触,里面有很多数据分析和细节需要注意的,这些在我的城市里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我听了很多北上广知名企业里的运营主管分析的案例后(我一直坚持付费听课)深知他们的能力功底有多深厚,我远远不及。能力相差很远也没办法,他们是靠很多年的经验和学习得来的成果,我也需要和他们一样靠不断学习和积累来实现。
知心朋友,这个在朋友里得到很多共识的,我为人豪爽并且乐于助人,在我能力范围内,我都会全力帮助朋友排忧解难。特别是工作这块,我给予的意见特别靠谱,一般我会从朋友的角度来安慰,从大局的角度去分析,给他们最理性的分析。现在我在帮一个朋友的初创公司做运营指导,虽然自己是半桶水,发现相比下现在很多职场人,自己的意见显得比较专业了。
说下已经应用到的知识点:137法则是个临场发挥的好武器。第一次入职新公司的述职报告中,我就用137法则来说明了我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另外,简书我一直在写作,有自己的头条号,可发现自己的学艺不精,不敢放在头条号里尝试。现在回过头想想,应该再大胆尝试下。
写完这篇文章,里面的火焰又燃起了一些,而且是有思绪的进步。通过这篇写作,我完成了第一次对自我个人品牌的认知,也许不够深刻,却能帮助我深挖自己目前的状态。
如果覃老师在我面前问我,如果站在用户视角你希望给他们带来什么,我的答案是:沉淀一年时间,成为新媒体领域的写作者带给人们我积累到的所有干货。(这个回答...感觉自己还是没有想清楚能带给别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