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说:以一种真正的精神阅读真正的书——是一种高尚的训练,读者所耗费的心力,超出了举世公认的任何训练。(选择《瓦尔登湖》第三章·阅读)
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阅读本身就是训练,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其实仅仅是不喜欢吗?没有谁一出生就会爱上读书的,都是从训练开始的。父母的影响也好,老师的教导也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训练,起码自己要拿起书本。
训练没有什么简单可言,就像上学时候有同学说:看见书本就想睡觉。
去年参加创业领导力训练,有一个概念是这么说的:一切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事情或者事务,都会让我们成长。原话我记不清楚了,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你想,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舒适圈,那就谈不上进步。只有超越自己,跨出舒适区,在不舒服的情况下继续向前跨一步,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当然,这和梭罗的那个意思有些不同了,但却是和创业训练学习的东西相契合的。阅读是一种训练,写作也是训练,甚至吃饭都是训练……
那我也就可以说:生命也许就是一场训练。
回头看过往几十年,我们每一个认知,每一个环境,每一个陌生人变熟人,每一杯酒,每一泡茶…… 那不都是一次次的训练吗?是尝试,但有时候称为训练是不是更恰当?
大导演著名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24岁投身电影事业,到了89岁依旧在拍电影。昨天看了《骡子》,真的很精彩。这个好莱坞硬汉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电影事业,许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不可饶恕》的时候,就觉得这位迟暮的牛仔,应该已经金盆洗手了吧?谁知道人家一次次的跨越巅峰,当别人都在为获得奥斯卡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人家老爷子却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一次次轻松摘走别人梦寐以求的奖杯。
这位老爷子那就是终身训练的践行者,特别是昨天看《骡子》,一位老爷子,一生追求的都是在家庭以外的风光,他觉得那些带给他了无限的荣耀。于是错过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机会,以至于到老了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社会淘汰了。最后只能去做运毒的事业去养活自己,用运毒品的钱去给外孙女的婚礼买单。
最后,他承认自己的罪行,不辩解,并且在妻子迷离的最后时刻完成了自我救赎。他最后说到:只是时间,时间不行了,否则我能买下所有的东西,只是买不来时间。
是的,千金难买寸光阴。一个89岁的老爷子说出这样的话,只有生活有了一定阅历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的一句话。
老爷子《骡子》里还有经典台词,也都和我去年参加的课程契合,那就是: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事业也重要,但事业只能是第二。
这些经验都是在生活的训练中得来的体会,真的很棒。
梭罗无疑是生活训练的践行者,他去林中生活,写下不朽的《瓦尔登湖》。这本书,我之前试读了好几次,但都放弃了。他没有武侠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古诗词的对仗,不如我国很多优秀散文家的行文流畅……相反的是,很多句子都很长,读起来很晦涩。于是就一放再放,直到前几天,孩子在家停学不停课。我不能玩手机了,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要读书,但手边有没有太多书可选择,于是又读起了《瓦尔登湖》。
这一次读起来,就一定会读完了,很多时候,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好酒一样。要慢慢的细品,轻轻闻一下,然后含在嘴里,慢慢的咂摸,醇厚的感觉才能有所体验。
就像书里面说的一样,一本好书如果你读懂了,你会发现能和你讨论的人很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缄默。须知越是思想深邃的书,越是难懂的。
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拿出训练的精神去对待了,不仅读书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这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不劳而获,想要获得知识,又不想去认真的读书,我觉得不容易。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里,大卫戈尔为了达到废除死刑的目的,不惜把损害自己的名声,牺牲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成为了殉道者。当然,这部电影更加的曲折离奇。但我在此拿这部电影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做出一些事情,不说一定要以命相拼,但起码要跨越自己的舒适区,任何一场训练都不是轻松的,否则又怎么称为训练?
这个题目太大了,今天只写这些吧。来日方长,舜子会慢慢说。这就是在建立我自己的思想体系吧?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