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是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获奖的理由是,因为他对行为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塞勒获奖,可以说是对行为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主流学派之一的认可。不过,在塞勒开始进行这门学科的研究时,他一直都被经济学界视为离经叛道者。他硕士时的导师曾经在接受采访说,在读书时,塞勒并没有表现出会在学术研究上很有前途的征兆。
而且,由于塞勒进行的研究,对传统的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很多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都表达过对他的研究的反对意见。这些挑战包括,市场形成的价格是否始终是最有效的;人的经济行为是否真的理性等。因此,最初理查德·塞勒的合作对象中,有很多心理学家。而行为经济学也正是把心理学的很多研究引入到经济学之中,从而对传统的经济学形成了冲击。
在《错误的行为》这本书里,理查德·塞勒回顾了自己研究行为经济学的过程。他认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实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学,对很多领域都有同样的启发,“从经济学家到官员,再到老师和公司领导,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普通人组成的,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采取优秀科学家所使用的、以数据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法。”
塞勒结合自己参与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总结出三个基本经验。他认为,这三个基本经验完全可以适用于各种情景。
第一个经验是:细心观察周围世界。塞勒说,行为经济学开始于简单的观察。塞勒在40多年前列出了一系列他观察到的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清单”,然后以这个清单开始,进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这个清单中的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比如:邻居每个周末都要修剪草坪,但是修剪草坪让他得了一种过敏性疾病枯草热,因为对植物的花粉过敏,得这种病的人会感到眼睛痒,会连续打喷嚏等等。塞勒问他,为什么不出10美元雇一个小孩给他剪草坪。他说,我不想花那10美元。塞勒又问:如果有人给你20美元,你会帮他剪草坪吗?邻居回答:当然不。这个典型的非理性行为说明,对于金钱,人其实会区别对待。塞勒说:“如果传统观念是错误的,要想颠覆这种观点,第一步就是要看看四周,看看世界的本来面目。”
第二个经验是:注意收集数据和记录。故事当然会很容易让人记住,而且也具有说服力。但是,真正能够改变其他人做事情方式的是数据,而且是大量的数据。马克·吐温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错误论断。” 要想证明某一种论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过去大量的记录拿出来做参考。
而且,人之所以会犯下过度自信的错误,也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习惯,也就是把自己过去的错误预测全都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到底错得有多离谱。更糟糕的是,不少人还会犯下确认性偏见的错误,也就是,只会去寻找能够支持自己的判断的证据,而会下意识忽视那些不支持自己判断的证据。想要避免过度自信,唯一的方法就是系统性地收集数据,并且把自己犯过的错误全部记录下来,看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这也是为什么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会要求公司建立错误日志的原因。
第三个经验是:直言不讳。塞勒说:“如果有人愿意告诉老板有些事情不大对头,很多组织中的错误其实可以轻松避免。”
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医生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讲的一个空难的例子。1977年时,因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一架航班上的第二副驾驶,不敢质疑机长的明显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跑道上发生了飞机相撞,导致超过500人失去生命。
第二个例子是《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中描述的早年探险家攀登珠峰过程中的灾难。两个探险队队长在攀登珠峰之前,用了很长时间训练,并且反复向队员强调,如果他们没有在预定的时间,也就是下午1点钟到达珠峰峰顶,那么一定要掉头返回,而不是坚持继续攀登。但是,这两个队长都违反了自己定下的规则,以至于葬身珠峰。塞勒说,这个过程中,真正可悲的是,没有一个队员敢提醒队长这条规则。当然,如果一个人会因为直言不讳而丢掉工作,那么可以想见在工作中直言不讳的人会越来越少。
因此,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创造出一种环境,鼓励所有人“细心观察、收集数据并且直言不讳”,“能够创造出这种环境的老板只会面临一种风险:可能伤害他们自己的自尊心,但与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和降低灾难发生概率相比,这只是很小的代价。”
以上就是行为经济学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结合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总结出的三条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错误的行为》,作者:理查德·塞勒,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