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没错,这首流传千古的《金缕衣》作者就是杜秋娘。
杜秋娘何许人也?
她出生于中唐时期公元791年左右,金陵人。金陵是唐代江宁县(南京)的旧称,又名建康,隶属润州,唐人往往称润州为金陵。《资治通鉴》称其名为杜仲阳,仲阳应该是她的表字,古人有时会采用与名字意义对立的语词立字,仲阳指的是农历二月,正好与秋对立。而古人称表字而不称名是对人的尊重和敬意。《太平广记.李錡婢》中记载“杜名秋”,唐末.罗隐诗《金陵思古》,北宋.钱易《南部新书》等都称她为杜秋,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是杜秋娘这个名字呢?
唐代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朝代,不仅仅涌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女子的地位也远高于其他朝代,那时候的人对于女子的包容度很强,很多女子都会受到尊敬,譬如说公孙大娘。“娘”这个字在当时是对已婚女子或者年纪较大女子的敬称。杜甫曾有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并非是说她的名字就是黄四娘。
在唐代,一般都称职业的歌舞女子(即歌舞伎)为秋娘,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云:“妆成每被秋娘妒”,有人以此推测杜秋娘应该是艺名。但了解杜秋娘一生经历会知道这个说法对于她来说是站不住脚的。
杜秋娘自幼肤白貌美,相貌出落的很是出类拔萃,杜牧的长诗《杜秋娘诗并序》中说:“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她不但相貌出众,身材窈窕,更加才艺双全。15岁时,就被当时的镇海节度使李錡花重金买入府中为歌妓。杜秋娘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她觉得自己虽然是个歌妓,但总唱别人的没什么意思,所以自创了《金缕衣》,在给李錡歌舞后的当天就被李錡纳为妾室。
当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他年轻气盛,锐意进取,但性格浮躁。宪宗有感于藩镇割据严重,试图削减节度使权利,重现大唐盛世,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李錡的利益,李錡不服,遂于元和二年起兵造反,后失败被杀于军中。杜秋娘做为李錡的妾室,也被连累,被充入后宫仍为歌妓,然后她迎来了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那年杜秋娘16岁,处于女孩子最青春美好的年纪,在后宫三千佳丽中仍脱颖而出,一曲《金缕衣》让宪宗注意到了她,并喜欢上了她。很快杜秋娘被封为秋妃,荣宠后宫,冠绝一时。做为一个年轻的皇帝,性格又比较急躁,宪宗在朝堂上不免有很多烦心事,杜秋娘性格温顺又有自己的见识,宪宗越来越喜欢去杜秋娘宫中,还会将朝堂大事讲给她听,俨然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机要秘书。从元和二年到元和十五年,杜秋娘在后宫的地位仅在郭妃之下(宪宗未立后),荣宠甚至更甚。
元和十五年,宪宗毫无征兆崩于宫中,年仅42岁,有传言说乃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竟然不了了之。太子李恒继位,史称唐穆宗。穆宗因先皇宪宗之故,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傅姆。穆宗耽于宴游,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在位仅四年而崩。年仅15岁的太子李湛继位,史称敬宗,敬宗只知打猎游玩,不理国事,没多久在宫中遇刺身亡。
连着三任皇帝不明不白的死亡,做为宪宗的宠妃,漳王李凑的傅姆,杜秋娘认为宦官专权,三皇必崩于宦官之手,决意查出真相,与宰相宋申锡商定除宦官王守澄,并拥立李凑为帝。可惜宦官势大,耳目众多,计划破产。李凑被贬为庶民,宋申锡谪为江州司马,杜秋娘放归回乡。
多年未曾回乡,杜秋娘一个故人也无,她膝下无子,孤苦无依,只能借住于道观之中。杜牧经过金陵时看到她穷困潦倒的情况,有感而发,作《杜秋娘诗并序》,诗中说:“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很形象的描写了杜秋娘的凄凉生活。
杜秋娘生平其实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概括,15岁以前学艺,15岁被镇海节度使李錡买入府中为妓,被纳为妾室,李錡造反被杀后被充入宫中,因《金缕衣》被宪宗所喜,封秋妃,宪宗崩,被穆宗指为皇子李凑傅姆,穆宗与其子敬宗短时期内崩于宫中,杜秋娘欲知真相,联合宰相宋申锡欲除宦官,立李凑,计划识破被放归回乡,在凄凉困苦中走完一生。
纵观杜秋娘的一生,虽然最后结局凄凉,但她却达到了其他歌妓需要仰望的高度,后人无人超越,不愧为歌妓界当之无愧的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