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三个层面展述我的思考:个人与人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个人与人生: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每个人注定要消亡,所以这样看来,人这一生有什么意义呢? 就算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一切,却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那一生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至少对个人而言)?
我想不少人会陷入这种沉思,因而感慨人生之虚无。在我看来,人生就是这么的虚空,奈何我们活着同时又畏惧死亡,在这种矛盾中,我们必须“好好活着”。我们必须找到一些事儿来“打发时间”或者说来寻求关怀,以避免陷入对死亡的恐慌。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淡忘了自己终将会死去,甚至越来越觉得自己有活着的理由与意义。因而我觉得,人生,就是得找到一个或一堆让自己发自内心想好好活着的理由,我把这些理由称为“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可以是一个理想,一个承诺,一个你爱的人等等,只要它能让你忘却对死亡的恐惧,对前路的迷茫,让你发自内心地觉得我为此活着,有意义,就足够了。
我虽然崇尚理性,但面对人生这个难题,我觉得理性是解决不了的。有时候感性的思考,反而会使你豁然开朗。
个人与社会:
人们因为分工合作能有更大的生产效率,能产生更大利益,因而聚在一起。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当今社会。“分工合作产生更大利益”是人们聚居,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社会的形成的核心动力是“利益”,那一个人能产生多少价值,就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社会价值”一般与财富,名望,地位成正比。然而一个人的劳动力终归是有上限的,所以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单纯出卖劳动力,产生的价值终归有限,而且可能产生混乱。因而出现了管理岗,通过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协调各种矛盾,做到所谓的1+1>2。也有人在长期的劳动中总结出了规律和经验,进行改革创新,并落到实处,大大提高生产力。第一种人是管理者,第二种人是创新者。当然,复杂的社会系统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角色,绝不只是以上两种角色,但这两种角色在我看来是比较典型的角色。
因而人们在社会中发展,要努力成为这两种人,或者说成为能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人。努力是必要的,但没有方向的努力,是不可取的,对个人与社会都没好处。
个人与世界:
个人与世界相比是沧海之一粟,从这个层面深入探讨,容易变得消极。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个人的存在貌似没有任何意义。但换个角度看,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想想我们这广阔的世界,自己这些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但这顶多让自己好受些,并没什么卵用,姑且用来调整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