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是只有我自己吧,在小的时候,家长们很是提防我们跟陌生人交往。譬如说什么,别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啦,别接受陌生人给的玩具啦,最重要的,别跟陌生人讲话,小心被拐卖了。
初中那会刚申请QQ,会莫名其妙地添加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偶尔会遇到一些“大叔”,他们就会开玩笑地说:“你妈妈没告诉你不要跟陌生人讲话吗?”这种人我倒觉得很有趣,不但不会排斥,还会莫名其妙觉得这是个好人。当然了,小朋友们不要效仿,防人之心还是要有的。我是没发生过什么糟糕情况,不然我才不会这样说。
我是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但其实又是个很懒到懒得交朋友的人,我觉得这并不矛盾——对于自己的臭毛病,我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很多人都说朋友不在多,有那么几个交心的就好。我倒喜欢不同时间与不同的人待在一起,不过昔日老友不能忘。也有很多人单单喜欢跟陌生人或熟人聊天,我却属于两个极端,要么只向很熟的朋友吐露心声,要么什么都说给刚认识的陌生人听,当然,要确定这个人可靠。
我两年前通过一高中室友认识了一个男生,是她大学同学。说来也奇妙,我们俩在同一天,因为初雪,一人在空间写了一首诗。我同学看到了,一拍大腿,缘分啊,赶紧就把我们互相介绍给对方认识。
加上QQ,这么一聊,结果发现我们性格很像。像到什么程度呢?他用了一个词,叫“镜子”,后来我就喊他“镜子先生”了。他经常会以自己为例,来猜我是什么样的,然后罗列一堆,我发现他说的一点没错。
可能是性格相像的缘故,也可能是素未谋面的缘故,我们很聊得来,我也很相信他,什么都愿意跟他讲。
有次很伤心,给镜子先生电话打过去,聊了好久。等我情绪稳定下来,他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跟他倾诉,而不是那个介绍我们认识的高中同学,我就跟他说是因为我们没见过,反而很多话更容易讲出来。
按理说,我跟镜子先生的友谊应该很长久才是,可是事情并不是都会按想象发展的。镜子先生一直说想来我的城市见见我,我也会说什么时候到他的城市去逛逛,他做东。我猜,如果我们见到应该会像老朋友那样谈古畅今,谈谈理想,说说近况。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我跟镜子先生现在已经没了联系了。可能是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发生着不同的事情吧,也可能某些价值观出现了差异。总之我们是不联系了。挺遗憾的,我倒也觉得挺正常的。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好朋友,不也挺好的麽?
我不同时间结识的不同的好朋友,分别都在不同的空间知道我不同的心事与秘密。同样,不同时间新认识不同的人,也都在不同空间里知道我不同时间的想法。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反正我挺喜欢的。
前些日子跟简书里认识的一个作者聊了这些,我喜欢他的文章,从而很关注他。我觉得他应该有很多朋友的,不过他也有关于朋友的烦恼。他跟我说他很多朋友都说他“变了”,他在反思自己到底怎么变了。他跟我说了他的情况,我一拍脑袋,我也是这种人啊,怎么没人说我变了。我俩相像的地方在于,有了新朋友会不太联系老朋友;不过我俩的区别还是有的,我比较矫情,喜欢跟老朋友回忆往事。
总觉得老朋友之间很难有特别频繁的联系,有的时候可能还不及跟一个陌生人或者说一个刚认识的人话说的要多。我一直很羡慕《七月与安生》里七月与安生的交情,一二十年都能保持这么好的关系。可是我又不太羡慕这样的关系,太难维持了。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友谊都不能称之为纯真友谊。
仔细想想,我的好朋友还是蛮多的,突然想起谁来的时候会去给他们留个言,或者社交软件上找他们聊聊天,有时间的话还会一个电话call过去找他们陪我煲电话粥……那我还羡慕什么呢?
其实天下之大,谁都没法成为朋友。
其实天下之大,谁都可以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