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王东迁以来,很多典籍便散落无人收拾,后有鲁人孔丘,时人称为孔子者,以恢复周礼为志,便整理筛选了三百多篇诗,集成辑子,世人称之曰《诗三百》。
这《诗三百》分三类,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颂》便是指歌颂祖先的宗庙祭乐,《雅》即雅言,即为周室所用的语言,也是当时列国上层贵族卿士官方语言,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雅》乃是讲述周王室上层生活,《小雅》更多为国人生活劳作军旅之歌。《风》即《国风》,则是诸侯国内所应用的诗歌,通常也是以各诸侯国方言所吟唱。
所以于当时而言,童子束发就学,首先要学《诗三百》,孔子亦曾言:“不会诗,无以言。”贵族子弟,首要学礼,从小跟随大人入宗庙行祭礼,要学《颂》;与人交流,要用《雅》,若是要走出家门,周游列国,则学习列国的《国风》之诗,便是学习列国方言中的精要部份。